1、賞析:清秋是一個懷人的季節,大海寄寓著無盡的相思,讀來已是使人傷懷,加上“寂寞”,加上“遼遠”,便把詩人落寞無奈與欲罷不能的相思之情展示得更為深刻細致,一種“斷腸人在天涯”的感覺便油然而生。
2、然而在這愁腸百結,落寞孤寂中,作者卻突發奇想:身邊有人來問起你的煩惱,你的憂愁,這時你會如何回答?是和盤托出,把一腔愁緒全本細相地告訴對方,還是諱莫如深,緊緊瞞住?自己雖有選擇的自由,但面對關愛你的朋友的詢問,你能裝聾作啞嗎?那么,這種欲言又止的心理又如何表達呢?“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資料圖片)
3、”這“不敢”二字實在是確切地表達了作者的矛盾心態,且把讀者引向無窮的遐想之中。
4、短短三十六個字,活畫出了作者深刻的懷念,激烈的斗爭,那種“欲說還休”的滋味,那種刻骨銘心的相思,既意味深長,又強烈迫切。
5、原文節選:煩憂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6、出處:出自近代詩人戴望舒的《煩憂》。
7、擴展資料:創作背景: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
8、后曾用筆名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
9、中國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翻譯家等。
10、他先后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發表過三篇小說:《債》、《賣藝童子》和《母愛》。
11、曾經和杜衡、張天翼和施蟄存等人成立了一個名謂“蘭社”的文學小團體,創辦了《蘭友》旬刊。
12、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歲。
13、著有詩集《我的記憶》《望舒草》等。
14、早期的戴望舒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對政治和愛情的追求都是理想化的,常常背離現實,因為有著苦苦的追求,所以在結果面前常常失望。
15、《煩憂》就是戴望舒的早期詩作,早期的戴望舒曾經參加革命,但是在革命低潮時期,缺少對革命未來的認識,作為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詩人,向往革命能改變未來,但是對革命處于迷惘期,所以創作了這首詩來消愁。
16、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煩憂。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