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9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舉行。以下,是本屆奧斯卡獲獎名單:
(資料圖片)
最佳影片:《瞬息全宇宙》
最佳導演:關家永 & 丹尼爾·施納特《瞬息全宇宙》
最佳女主角:楊紫瓊《瞬息全宇宙》
最佳男主角:布蘭登·費舍《鯨》
最佳女配角:杰米·李·柯蒂斯《瞬息全宇宙》
最佳男配角:關繼威《瞬息全宇宙》
最佳原創劇本:關家永、丹尼爾·施納特《瞬息全宇宙》
最佳改編劇本:薩拉·波莉《女人們的談話》
最佳國際影片:《西線無戰事》
最佳剪輯:《瞬息全宇宙》
最佳攝影:詹姆斯·弗倫德《西線無戰事》
最佳視覺效果:《阿凡達2》
最佳動畫長片:《吉爾莫·德爾·托羅的匹諾曹》
最佳紀錄長片:《納瓦爾尼》
……
如果下班后有時間的話,可以照此片單換換心情看一看電影。
在本次奧斯卡提名名單中,《瞬息全宇宙》以11項提名領跑,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等。最終,《瞬息全宇宙》也橫掃了奧斯卡頒獎典禮,收獲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
《瞬息全宇宙》在頒獎季開啟獎項收割,陸續斬獲了制片人工會獎(最佳院線電影制作人)、美國電影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評論家選擇獎(最佳影片)等眾多獎項。主演楊紫瓊一路摘金,連續斬獲金球獎影后、美國評論協會獎影后、美國演員工會獎影后等。據IGN消息,《瞬息全宇宙》成為了有史以來獲獎最多的電影。IGN計算,這部電影迄今為止已經獲得了主要評論家組織和頒獎機構的總計158項榮譽,這個位置此前由《指環王:王者無敵》以101項獎項占據。
在票房上,《瞬息全宇宙》的表現也不凡。截止目前,成本僅2500萬美元的《瞬息全宇宙》的全球票房已超1億美元。
為什么古靈精怪、腦洞大開、天馬行空的《瞬息全宇宙》如此之火?以下,Enjoy:
最近躥紅最快的藝人是誰?
當屬楊紫瓊。
吉米雞毛秀找她做嘉賓,GQ約她專訪,幾乎所有北美電影媒體都在追蹤報道她新片票房,圍觀一次好萊塢久違的“奇跡”。
楊紫瓊主演的電影《瞬息全宇宙》(Sir更愛它的臺版譯名,稍后會說到),已然成為2022年全球最大一匹電影黑馬,讓疫情中沉寂已久的電影院重新傳出掌聲和尖叫。
初上映時,爛番茄新鮮度97%,觀眾好評度94%;公映兩周,IMDb評分仍高達8.9;Metacritic更是打出82分的高分,特別做上“不可錯過”的標記(Metacritic以高冷著稱,對比《蜘蛛俠:英雄無歸》《新蝙蝠俠》,得分分別只有71和72分)。
多久沒有看到——
一部無IP支撐、純原創的商業電影,獲得如此口碑和關注度?
瞬息全宇宙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不得不說,臺版譯名又一次亮了。
《媽的多重宇宙》。
對,55歲的華裔移民秀蓮(楊紫瓊 飾),就是一個操心到極點的媽媽。
(秀蓮,感覺本身就是來自《臥虎藏龍》宇宙的一個楊紫瓊變體。)
操持一家洗衣店的她,面臨著令她抓心撓肝的報稅問題。
此處科普一個小背景:
美國每年4月中旬,每個有收入的個人或家庭都需要向國稅局進行報稅,國稅局會根據申請人過往一年的繳稅情況進行多退少補。對于自己經營小生意、收入結構稍微復雜的家庭,這是個讓人非常頭疼的任務。
△ 來自現實宇宙紫瓊姐的吐槽:報稅太嚇人了
這天,恰好是她剛來美國不久的父親大壽;當天晚上,她還需要操辦社區的新年晚宴;而就在同一天,女兒決定把女朋友帶回家,希望媽媽能向外公承認自己出柜的事實;而自己軟弱的老公,似乎全程一點忙都幫不上……
一切指向片名里那個單詞:
“Everything”。
面對過載的海量信息,她也只能游離進電視中的角色,尋求片刻逃離。
而就在稅務大廳,百無聊賴之中……
丈夫居然毫無預兆地化身穿越特工,告訴秀蓮:
一股無法阻擋的黑暗力量正在多元宇宙中無情擴散,試圖吞噬一切。而唯一能拯救即將覆滅的世界的,正是這個宇宙中、看似一無是處的秀蓮。
“啪”地一下。
混亂又平淡的生活被瞬間打破,秀蓮墮入混亂而不可思議的多元宇宙。
開場,就帶出電影的第一層映射——
混亂。
是啊,說到多元宇宙,“混亂”似乎是最直觀、也最容易被我們想到的第一印象。
漫威劇集《洛基》,時間管理局掌控“神圣時間線”的邏輯,就是為了確保時間流被控制在紅線以內,因為過于混亂的多元宇宙將導致已知現實世界的崩塌;即將上映的《奇異博士2》,更是直接用madness(瘋狂)作為多元宇宙的定語。
△ 確實是混亂到家了
陷入多元宇宙的秀蓮,毫無疑問被混亂信息毫不留情地砸在臉上。
什么?為了戰勝覆蓋多元宇宙的邪惡,我也需要在多元宇宙中穿梭,遇見不同版本的自己?
這意味著,秀蓮不僅要從無數個宇宙中,汲取不同版本的自己所擁有的力量;同時也將讀取她們的記憶,一定程度上體驗不同的人生。
片名第二個單詞:
“Everywhere”。
對于一個平凡的家庭婦女,多元宇宙、拯救世界,無疑是過載而混亂的。
但換個角度。
即使退回屬于她自己的平凡日常——生活的重壓、社區的責任、父親的隔閡、女兒的叛逆、夫妻的疏遠……事實上,對這個平凡的女人而言,與混亂打交道早已是她習以為常的生活。
平凡的混亂,恰恰是你我日常最真實的寫照。
你我皆凡人。
家庭、事業、愛情;生命的尊嚴和生活的壓力……誰又沒有體驗過無力阻擋的分裂感,經歷過被極致的無序壓到無法呼吸的絕望感呢?
在天馬行空、頭暈目眩、多宇宙穿行的面向之下,透露出的其實是最容易讓我們共情的生活本身。
經歷不同版本自己的人生后,秀蓮又進入另一種難以抑制的思想困境。
這似乎也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逃過的現實困局——
假如?
多元宇宙從何而來?
每一個個體的每一次,或許深思熟慮、或許看起來毫不起眼的選擇。
沒有誰能抑制這樣的想法:
如果,萬一,假如,我當時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我現在會不會過得更好?
對秀蓮來說這甚至不是“假如”。
獲得穿越能力的她,能真真切切地“體驗”到——假如當年的我做出另一個選擇,現在的我就將是那個事業有成、光鮮亮麗的版本。
△ 沒錯,就是我們熟悉的國際巨星楊紫瓊宇宙
然而,關于“假如”,我們很容易忘記一個事實。
每一個假如都是有代價的。
或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是我們選擇性遺忘、甚至愿意主動舍棄的代價。
巨星秀蓮,和未成為她先生的老王,雙雙事業騰飛,似乎都過上了更好的生活。無需再面對煩人的長輩、叛逆的女兒、瑣碎的洗衣店日常和夫妻間不可避免的熱情退散……
這些,甚至難以被歸類為“代價”。
捫心自問,如果我們有選擇的權力,丟棄平凡、享受名利,幾乎可以說是一個無需思考的取舍。
但人生,真的如此單向度的嗎?
犧牲的平凡,真的就比不上一眾世人苦苦追求的光鮮亮麗嗎?
炫目的多重宇宙之下,是關于我們各自人生的具體思考。
這,才是電影最戳中我的點。
獨特。
玄乎了這么多,還是聊回電影本身。
《瞬息全宇宙》從最直觀的角度來說,是相當“好看的”。
一方面自然是想象力。
多元宇宙的設定,自帶充滿可能性的世界觀和無限放飛的潛力。
上一秒,秀蓮可以用小指頭力拔山兮;下一秒,她可能就變成了香腸手指版本的自己。
電影藝術,本就創造了一種讓觀眾體驗不同生活的通道,而多元宇宙,更是讓這樣的可能性幾何倍數地放飛。
也因此,電影創造了許多令人猝不及防的笑點。
進影院之前,我是著實沒預料到,這一部奇幻電影,給我帶來了久違的影院爆笑。
另一方面,更令我沒有意料到的,是這部電影帶來的令人極其耳目一新的動作戲。
楊紫瓊自身過硬的功底自不必說。
扎扎實實,一招一式。即使在這個宇宙中,她只是個平凡的媽;但我們明明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個來自功夫明星宇宙楊紫瓊(咦,似乎就是我們熟悉的這個宇宙)的功底和魅力。
而當她開始散發身上國際巨星的光輝,我們很容易忘記,我們熟悉的楊紫瓊,今年即將年滿60歲了。
導演在訪談中提到,看到成片后,楊紫瓊感慨:真希望自己能早幾十年出演這部電影,因為這樣就能更早讓大家看到自己“不只是一個女打星”。
扎實的功夫,配合上放飛的宇宙,同時打戲又帶來此起彼伏的驚喜感和新鮮感。
只有這些嗎?
一部小成本片要撬動整個市場,這顯然還不夠。
是時候介紹一下影片背后的那兩個奇異的腦子——丹尼爾(們)。
丹尼爾·關和丹尼爾·施納特,這對同名異姓的好友,以丹尼爾斯(Daniels,兩個丹尼爾)的名義,身兼了本片的導演、編劇和制片角色。
△ 丹尼爾·關,中文名關家永,來自一個華裔家庭
沒聽說過他們?
也很正常,《瞬間全宇宙》僅是他們共同創作的第二部長片,搞不好你反而聽說過他們的長片處女作——《瑞士軍刀男》。
就是那部哈利·波特演了一具會放屁尸體的奇異作品。
△ 也是貢獻了當年不少的名場面
這部難以歸類的奇特電影中,一個孤獨的靈魂和一具萬用的尸體,共同經歷了一段難以言喻的奇幻旅程。在扯到飛起的外殼之下,有人讀到了友情的價值,有人看到了孤獨的真諦,還有人思考起了存在的意義……
我們早已看見,丹尼爾斯在奇異腦洞之中構筑解讀空間的強大能力。
而當預算從當年的300萬美元激增到如今的2500萬美元,我們也終于見證,丹尼爾斯能把自己的奇思怪想升級到一個怎樣的程度。
但與此同時,他們并沒有放下自己通過天馬行空、對現實意義進行歸納升華的神奇能力。
如同上面提到的“混亂”和“假如”,《瞬息全宇宙》充滿了對現實人生的映射。
自由穿梭的多元宇宙,一如我們每天面對的,信息過載的日常生活。
當周圍的一切不斷膨脹,自我的存在顯得越來越微不足道。
吞噬多元宇宙的黑暗力量,說到底,其實是我們現代人無比熟悉的那種,虛無感。
無論是平凡的混亂,還是難以理解的過載,都能殊途同歸地導致生命意義的消解。
電影像是一面影射當下的哈哈鏡——
一方面,我們做著辛苦的工作,掙著糊口的錢,看不到未來的方向和生活的希望;另一方面,信息時代、移動互聯,又每日將我們淹沒在無盡的、但又似乎與我們自己毫無關系的海量信息中。
無力掙脫的重壓和渺小感,讓我們從虛無、到逃避、走向躺平。
不看,不聽;
不思考,不感受。
像一塊躺在懸崖邊的石頭。
人生僅此而已?
在穿越和虛無的對壘之下,《瞬息全宇宙》試圖給我們答案。
人生的終點必定是死亡,如果單看結果,人生毫無意義。
而海德格爾說“向死而生”,是讓我們在走向死亡的過程中,真實地感受自己的強烈存在感。
向死的這個“在場”的過程,比死亡這個結果本身要更本真,也更真實。
對于能在多元宇宙中穿行的秀蓮來說,也許現實里最普通的瑣碎,正是存在本身的意義。
而對于被困在自己宇宙中的每一個我們——
世界很糟,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很糟。
一團糟,好像也沒什么不好的。
正是在這樣雜亂的世界中,我們的存在,我們的互相看見,更顯得如此不可思議。
現在把片名連起來: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從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切,也看到了自己。
這不正是我們熱愛電影、熱愛生活的理由嗎?
當然所有的電影幕后工作人員也值得贊美和掌聲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