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騎車到底有多火?3月25日“地球一小時”當天,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美團單車發布“一人騎行減碳一噸”行動第一年成績單。美團數據顯示,自該行動發起以來,通過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單車騎行累計減碳實現1噸小目標的用戶,已達3111人,同比增長17倍。2022年,深圳美團小黃車用戶減碳26091噸。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將為新晉減碳達1噸的美團單車及電單車用戶頒發“減污降碳達人”證書。
超3000共享單車騎行者,減碳超1噸
深圳的洪先生今年54歲,負責福田區僑香街道的環衛工作。每天凌晨五點天還沒亮,洪先生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洪先生介紹,如果不騎車每天步行需要3萬至4萬步。從早上6點到下午3點,美團單車極大方便了洪先生工作中的通行,是全時段無休的出行工作好幫手。除了工作,休息遛彎買東西,洪先生也會騎車,“雖然50多歲了,但我是最早一批使用美團小黃車的用戶。”
(資料圖)
“我常常告訴路上的年輕人怎么停放才是正確的方式,僑香街道哪里是停車點,我特別熟悉。使用共享單車讓我的心態更年輕!”截至目前,洪先生已經累計騎行里程25307公里,減碳達1.23噸,獲得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頒發的“減污降碳達人”證書。
深圳市民洪先生,獲得“減污降碳達人”證書。
自從去年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和美團單車發起“一人騎行減碳一噸”行動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騎行踐行低碳生活。
來自云南昆明的張先生是自由職業者,因為工作時間和地點靈活,共享電單車成為了他的出行好搭檔,2022年減碳量已達1.12噸,他說:“我最喜歡的出行方式就是共享電單車+地鐵的組合,到哪里都很方便,而且昆明的天氣很適合騎行。”在張先生的帶動下,讀研究生的妻子也成為共享電單車的忠實用戶,每天從家里往返學校都是騎行美團小黃車。
像洪先生和張先生這樣喜歡騎行共享單車或電單車綠色出行的市民并不在少數。經綠普惠云平臺對美團騎行用戶減排量進行量化和記錄,2022年,減碳量累計突破1噸的用戶達到3111人,相比該項行動啟動之初增長17倍。美團數據顯示,2022年美團用戶通過騎行實現減碳45.5萬噸,相當于9100萬棵樹一年的減碳量。
與普通用戶相比,減碳達1噸的用戶呈現顯著特點。普通用戶的男女占比相當,80后、90后是主力軍。而在減碳達1噸的用戶中,男性用戶占比高達84%;60后、70后是絕對主力軍,占比65%。另外,減碳達1噸的用戶單次騎行的平均距離和平均減碳量均是普通用戶的3倍左右。
每100次出行中,約有30次是兩輪出行
據了解,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將陸續為新晉減碳達1噸的美團單車和電單車用戶頒發“減污降碳達人”證書,持續推動“一人騎行減碳一噸”行動,鼓勵更多人參與綠色出行,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共享騎行作為綠色出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有效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我們欣喜地發現,自2022年‘地球一小時’活動當日發起‘一人騎行減碳一噸’行動后,綠色騎行蔚然成風,2022年減碳量達到一噸的用戶大幅增長。未來,宣教中心會繼續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公眾踐行綠色出行,推動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轉型。”
昆明市民在街頭騎行共享電單車。
隨著全國多地不斷優化慢行出行環境,越來越多的城市引入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單車,居民綠色出行意愿不斷提升。得益于綠色低碳的理念的持續推行,越來越多人加入到騎行行列。近日,“別拿我的愛好挑戰你的專業”話題在社交媒體走紅,深圳一男子騎共享單車跟專業自行車隊PK,上演現實版“破風”,越來越多網友關注到了騎行這種城市健康生活新方式所帶來的樂趣。
近期,中國自行車協會發布《2022年度兩輪綠色出行指數研究報告》顯示,全國城鎮居民每100次出行中,約有30次由兩輪出行完成,兩輪出行逐漸成為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選擇。作為應對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方案,全國發生在軌道站點周邊的兩輪出行占其出行總量超過20%。
美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美團單車和電單車用戶的減碳量逐年提升,通過騎行這一綠色出行方式,低碳出行逐漸融入到日常生活。未來將繼續與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等合作方聯動,讓更多人參與到‘一人騎行減碳一噸’行動中。”據悉,美團在春日騎行季推出“搶2億騎行津貼”主題活動,用戶騎車享多重優惠,并可通過騎行任務和抽獎活動獲得相應的騎行獎勵。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