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車廂應該改為普通車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商務車廂能方便有需要的人士”
“更應該解決的是高峰期引流”
……
近日
深圳地鐵11號線多次“擠上熱搜”
市民探討“商務車廂是否取消”的熱情不減
圖源:深圳地鐵
聚焦這一話題
奧一網基層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在早高峰期間進行了線下走訪
此前報道↓↓↓
深圳地鐵11號線擠爆了怎么辦?有人提出這建議,網友吵翻了!
報道發布后
11號線高峰期運力緊張問題
引發網友熱議
網友們的評論尖銳、見解深刻
給深圳地鐵運力部署帶來許多新思路
No.1
網友熱議運力該怎樣部署
研究員發現,雖然網友們的觀點針鋒相對,但是均有共同利益點,就是迫切希望深圳地鐵11號線二期工程早日完工,為這場爭議畫上“休止符”。
圖源:深圳地鐵
在這場爭議中
哪些觀點值得深思
一起來看看
“保留”派:
方便有需要的人
支持保留商務車廂的網友認為,商務車廂對于攜帶大件行李的人、孕婦、老人等有需要的群體來說是具有實用性的。
“取消”派:
應優先保證地鐵公共交通屬性
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則認為,商務車廂利用率不高,不如全部改成普通車廂,釋放地鐵運力。另外,地鐵作為公共交通資源,要優先保證其公共交通屬性,然后才是滿足個性化需求。
“折中”派:
保留一節商務車廂
在“保留”還是“取消”的討論中,也有網友提出了一種折中的方案:將商務車廂縮短至一節,既能滿足部分市民的需要,又能進一步釋放地鐵運力。
“引流”派:
關鍵是加開班次、縮短發車間隔
也有網友跳開了商務車廂的討論,認為深圳地鐵11號線運力緊張的關鍵問題不在商務車廂,而是候車時間太長。他們認為,要解決深圳地鐵11號線高峰期擁堵,關鍵在于加開班次、縮短發車間隔。
“建議”派:
優化規劃、加快建設才能解決問題
也有網友從地鐵規劃與建設的角度提出建議,認為優化規劃、加快建設,才能真正解決11號線運力緊張的問題。
網友的熱議也傳到了深圳地鐵的耳中
開年以來
深圳地鐵“悄悄”地做了許多事情
為通勤“解壓”
No.2
多舉措緩解運力緊缺
01
免費開放商務車廂
2月22日,深圳地鐵微信公眾號發文稱,早晚高峰期間14號線崗廈北站與11號線福田站之間換乘壓力較大,為有效緩解車站客流壓力,高峰期免費開放11號線商務車廂(早高峰:8:00-9:00崗廈北站往碧頭方向,晚高峰:18:00-19:00福田站往崗廈北方向)。
02
縮短行車間隔
3月6日起,深圳地鐵11號線崗廈北站-福田站區間,早高峰7:50-9:00時段行車間隔縮短至為5分30秒,運能最大提升27.2%。
深圳地鐵微信公眾號發文表示,目前11號線開通的福田-崗廈北區間是該線東延至紅嶺南站的過渡工程,該區間只能采取單軌道“拉風箱”式的折返方式。
也就是說,作為深圳地鐵11號線二期(東延線)的過渡工程,福田-崗廈北區間目前為單軌道運行,一輛區間車從福田發往崗廈北后,需要讓車輛從崗廈北回到福田站,才能發出下一輛車。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間隔。
受限于這種“拉風箱”折返方式,在發車間隔上,深圳地鐵11號線確實存在“天花板”。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還需要待深圳地鐵11號線二期工程建設完成。
資料顯示,深圳地鐵11號線二期(東延線)已于2020年7月底開工,預計2025年通車運行。深圳地鐵11號線二期(東延線)從福田高鐵站往東,經過崗廈北樞紐后,向東南方向下穿福田中學,沿福華路、南園路東行,下穿埔尾巴登片區,橫穿紅嶺南路進入羅湖區。
11號線二期線路示意圖(站名以實際運營為準)
03
列車全部上線
針對網友提出的增開車次建議,深圳地鐵在發文中說明,目前,11號線工作日早高峰期間最大上線列車數量已達31列,除正處于檢修修程的列車以外,已全部安排上線運營。
04
增購車輛
研究員注意到,3月3日,深圳地鐵智能招采管理平臺正式發布深圳地鐵11號線列車增購車輛與車輛電氣系統采購項目招標公告。
公告中顯示,深圳地鐵11號線列車增購及其二期工程車輛共計40列(320輛)車輛、車輛電氣系統及其相應的備品備件、專用工具和相關服務。其中,11號線列車增購配屬35列(280輛)車輛,二期工程配屬5列(40輛)車輛。
No.3
最新回應:全力推進11號線增購列車到位
對于深圳地鐵11號線近期引起熱議一事,深圳地鐵運營集團相關工作人員通過奧一網作出回應。
其表示,深圳地鐵高度重視乘客乘車安全及出行體驗,在落實服務人員到位和客運組織保障的基礎上,全力以赴為化解市民出行“痛點”,不斷探索并推出更精細、更精準的優化方案。
“深圳地鐵正在全力推進11號線增購列車到位,待11號線后續區段開通后,市民出行將會有更多選擇,屆時全線的發車頻次將進一步加密,客流擁擠問題也將得到有效改善?!?/p>
圖源:深圳地鐵
No.4
學者觀點:搭建雙方溝通平臺方能化解矛盾
為何會有爭議出現?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李輝認為,市民更多從個體體驗的角度,更為直接感受到“擠不上去的地鐵”帶來不便,因此會基于個人訴求對地鐵運營提出相關意見與建議。
從深圳地鐵角度來說,一方面需要從優化運力、提升效率角度解決市民出行感受到的擁堵問題;另一方面,需要向市民清晰解釋運營方案的合理性理由。
“市民和深圳地鐵集團都在不斷發聲,要想化解矛盾,深圳地鐵運營方可以考慮搭建雙方溝通的平臺,傾聽市民聲音,也要注意向市民做一些關于地鐵運營知識的普及,地鐵運營涉及復雜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博弈問題。充分溝通才可能加深理解,減少分歧。”
采寫:奧一網基層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鄭少純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