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開幕式現場。
展覽現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月11日,由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簡稱“侯獎”)組委會、越眾歷史影像館主辦的“對輕量化說不——第八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作品展”在越眾歷史影像館開幕。開幕式現場還舉辦了第八屆“侯獎”頒獎典禮、“侯登科的精神和紀實攝影的邊界”主題論壇。此次展覽系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2022年度支持項目,展覽將持續至5月31日。
該展取名為“對輕量化說不”
展出33個拍攝項目
南都記者了解到,第八屆“侯獎”自征稿以來共計收到101554件申報作品,有效申報項目數量為182個(182位攝影師),經過多輪角逐,最終選出獲獎項目3個、提名項目8個、入圍項目22個。第八屆“侯獎”作品展呈現的便是這33個拍攝項目。
策展人孫粹將該展取名為“對輕量化說不”,“‘輕量化’這一概念來自工業領域,最先起源于賽車運動,其優勢在于減輕重量,可以帶來更好的操控性及更快的速度,即:減重增效,提高產能。但在知識生產和文化實踐中,卻是反向的,因為文化實踐有著不可能承受之輕的使命”,“‘侯獎’一直致力于推動紀實攝影對中國社會的持續關注,不推崇散漫、碎片的拍攝,拓展紀實視野,鼓勵紀實攝影的個性表達,這是‘侯獎’的使命所在,也是越眾歷史影像館承接‘侯獎’以來的堅持。這份使命和堅持并不是單一地呈現苦大仇深般的生存之重,而是攝影師的持續實踐讓觀者感受、體悟文化的多元維度和價值。在數碼技術和手機攝影成就了‘人人都是攝影師’的時代,‘侯獎’這個看似門檻過高、分量略重的項目獎,雖顯得格格不入,但卻彌足珍貴,在攝影實踐方面,它做到了——對輕量化說不。”
在此次策展實踐中,策展團隊打破以往固有的獎項結果型展示方式,通過平視所有獲獎、提名及入圍項目,從作品本身出發,將33個拍攝項目分為鄉村·鄉景、城的進行時、個人視角/個體記憶、它們X他們、小城故事·鄉愁和新景觀共六大單元進行展示。策展團隊認為,無論這些項目在獎項評選中的最終結果如何,并不影響他們本身的價值,這是根據“侯獎”的宗旨及自身特點做出的調整,也是為了突破獎項評選這一方式的限制,讓更多攝影項目被大眾看到,引起更多人關注容易被大眾忽視的領域,從而讓展覽始于獎項,但不止于獎項。
用真實的情感、微量的觀察做紀實表達
此次參展作品一方面呈現當下紀實攝影所關注的主題及方向,另一方面也試圖從拍攝手法的多樣性上進行探討:有的遵循傳統敘事和側重文獻的完整性;有的凸顯社會責任和文化意識;有的忠于自己的感受,重視自身的表達,突破理論和傳統攝影所要求的規矩意識;有的追求攝影加各類學科的組合,感受跨學科的學術傍身所帶來的分量;有的喃喃自語,表達超越自我感知的空間敘事等。
“第八屆‘侯獎’用真實的情感、微量的觀察做紀實表達的項目居多,這也說明當下的紀實攝影實踐已經與侯登科及前輩們所處的年代有很大的不同,關注的主題和社會狀態也有著時代的差異,同時也在極力地向個性化的方向上探索。”
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履生作為越眾歷史影像館學委代表在開幕活動上表示,“侯登科紀實攝影獎落戶越眾歷史影像館已有兩屆,這兩屆的成果我們也是有目共睹,而本次展覽中所反映出的紀實攝影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關心社會的現狀。這些關注、這些反映不僅僅是藝術家個人的一種鏡頭的把握,更重要的是他們反映出整體社會對現實問題的反思,像獲獎項目《大汖村最后十三人》中13位村民的故事,他們沒有走出鄉村,沒有像年輕人那樣被城市所吸引,他們對于延續農耕文明的堅守情懷,也讓我們看到中國農村的發展所面臨的諸多問題。顯然這次是一個特別的展覽,不僅僅是攝影,不僅僅是歷史,不僅僅是記錄,而是包含眾多內容,相信每一位看過展覽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嘆,藝術是偉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及“侯獎”獲得了多家專業機構平臺、設備、燈光、紙業、交互技術等各方的大力支持,在展覽呈現上突破傳統攝影展的常規展陳方式,運用專業畫屏、交互場景使展覽更加有趣、可視、有料,新科技的運用讓作品的內容得以豐富的呈現和延伸。
幫助紀實性攝影作者
推進紀實攝影在中國的發展
“侯獎”是根據已故紀實攝影家侯登科生前的遺囑——將其所有作品進入市場所得全部用于獎勵“像我一樣工作的攝影師”(侯登科語)——而設立的。2007年,侯登科作品的第一和第二委托人于德水、李媚牽頭設立了“侯獎”。自開展首屆獎項評選以來,“侯獎”始終堅持向非職業的、年輕的、需要資金幫助完成其攝影項目的攝影師以及向那些默默無聞、持續關注他人生命的攝影者傾斜,鼓勵和扶持攝影的民間力量生長。
作為國內第一個民間的、公益的、以攝影家個人命名的攝影項目獎,“侯獎”致力于推動紀實攝影對于中國當代社會生活的關注。同時,將對傳統紀實精神與方式的傳承與突破作為基本精神,并鼓勵紀實的個性化表達,以幫助紀實性拍攝的攝影作者,推進紀實攝影在中國的發展。越眾歷史影像館擔任“侯獎”組委會至今,經過兩屆四年的摸索與實踐,已完整地舉辦了第七、八屆“侯獎”——征稿、評選、獎項公布、頒獎、展覽等。作為深圳市本土文化機構,越眾歷史影像館將“侯獎”作為長期性項目,以更加規范化、專業化、機構化的方式,著力打造“侯獎”成為深圳一大文化品牌。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