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質政策擇優享受、不同政策疊加享受。”近日,深圳寶安、前海、南山三方簽訂了一份“特殊”的合作協議,即三方通過協作,讓企業共享政策紅利、共享資源,服務協同。打破區域壁壘,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同時各展所長,這無疑成為廣東招商錦標賽上的一種“新打法”。
【資料圖】
協同戰略
區域服務企業新嘗試
前海“擴區”后,與寶安、南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3月2日,“筑夢前海 益企向未來”2023年前海合作區惠企政策宣講會在前海舉行。會上,前海、南山、寶安企業服務中心共同簽訂企業服務合作協議,依托前海企業服務一體化平臺、前海港企服務總站兩大平臺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從政策、資源和服務三個方面探索服務企業的新思路、新做法,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三個區域如此協同服務,企業是最大的“贏家”。
首先在政策方面,各區優惠政策不同,但凡在任意一區,企業都可以享受到疊加的政策紅利,這在以前是很難實現的。例如在前海經營的企業,不僅可以申請享受前海扶持政策,還可以申請寶安或南山的政策,具有三重政策疊加的優勢;同時符合寶安、前海、南山同類性質扶持政策規定的,企業可以擇優選擇;三區也會加強政策的整體謀劃,深化政策研究和溝通對接,充分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共同開展政策宣講,讓惠企政策直達,讓前海企業充分享受政策。
同時,基于地域優勢,三個區域生產要素流動頻繁,因此跨區協作也顯得非常重要。三區將積極推動資源要素跨區域協作,共同挖掘可供服務企業的渠道,搭建綠色通道服務體系,整合政府及社會資源,為企業提供政務、人才、醫療、教育等特色增值服務。
而對于企業來說,難點訴求的解決非常關鍵。通過三區協作,一方面協調解決企業提出的重點難點訴求,另一方面共同為企業搭建發展平臺,協助企業聯通產業鏈上下游,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通過共享企業服務經驗,加深溝通交流,拓展合作空間,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區的協同創新,使企業共享了資源,打破區域壁壘,政府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使企業更容易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營商環境。
對此,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區域發展規劃研究所副所長王振認為,對于寶安、前海、南山三區而言,該合作協議的簽署將有助于三區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搭建共商共建共享共用合作機制,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效能,優化營商環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新動力。
各展所長
提升灣區核心競爭力
其實,三區協同服務早有預兆。
今年2月,寶安區人力資源局與前海國際人才服務中心簽訂前海-寶安人力資源服務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開展人才港運營,實現政務服務互通互聯,攜手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
而南山也早有所為。圍繞前海所需,實現南山所能。南山是深圳的科技強區,與前海形成優勢疊加,可以在技術、人才、產業、資金、營商環境等各方面進行深入合作。據南山區政府副區長蹇娜介紹,南山區去年出臺“1+4+N”政策體系,專門明確了扶持范圍覆蓋南山行政區范圍內的前海片區,全方位支持前海總部經濟、專業服務業、現代物流和金融業集聚發展,引導企業安心穩心,扎根前海。同時,南山區拿出“真金白銀”,注重發揮產業資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讓產業資金更好更快惠及前海企業。
實際上,兩年前,前海、南山、寶安就開始攜手區域聯動,打出了“大前海”的王牌。
2021年前海招商大會上,前海就聯動了南山、寶安,全面展示“大前海”整體形象。去年11月8日,由前海管理局主辦,南山區政府、寶安區政府聯辦的2022年前海全球招商大會,再一次吸引了全球名企和投資者的目光,展現了前海的經濟活力、政策引力、創新動力,提振國內外企業前來前海投資發展信心。
寶安是前海“擴區”重大國家戰略實施的主力區。王振表示,在深圳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實施之后,以海洋新城、會展新城為代表的前海合作區北部片區的增量用地和存量潛力用地優勢將更為明顯,通過發揮政策疊加優勢,釋放政策乘數效應,有助于進一步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成為支撐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和“發力點”。
本次三方合作對于深港合作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合作都具有重要意義。寶安、前海、南山的合作,有助于打造深圳市的核心區域,提高深圳市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三方合作也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進一步推動灣區內各城市的協同發展。
良性競合
企業獲益 安心穩心
協同發展對于區域城市群早已是常規打法,而今年廣東提出的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也倒逼行政區之間抱團合作,協同發展。
2023年,深圳GDP(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為6%,高于全國目標1個百分點。為了完成GDP增長目標,深圳各區開局起跑即沖刺,拼經濟、忙招商,由“一把手”帶隊,如賽龍奪錦般開展“雙招雙引”,打響招商“錦標賽”。
以寶安為例,在2023年寶安區招商動員部署大會上,寶安提出2023年的招商目標為1000億元,包括各部門600億元、各街道400億元。26個行業主管部門及10大街道簽署招商責任書,全面吹響寶安“大抓經濟、大抓發展”的沖鋒號。
當前,深圳各區從“一把手”到街道負責人,都在忙招商抓項目,這是穩經濟、促發展、強信心的一步“先手棋”。有專家表示,拼經濟的同時也應盡量避免低水平、同質化競爭,避免過度競爭和重復建設。這就需要政府尊重市場、敬畏市場,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各市場主體的地位,通過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和建立健全服務企業的長效機制來激發市場潛力活力,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此寶安、前海、南山簽訂企業服務合作協議,就是避免區域過度競爭,實現區域協同發展的創新舉措。
鏈接:
1、前海對總部企業購置辦公用房最高補貼3000萬元,其他重點機構最高補貼1500萬元;總部企業租賃辦公用房每年最高補貼500萬元,其他機構根據入駐年份享受不同補貼。針對招商引資,一是使用外資獎勵。對外資企業按年度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1%給予獎勵,單個企業每年最高獎勵5000萬元,二是產業引進獎勵。對成功促成重點項目落地并獲得引薦方認可的招商合作機構,每年最高獎勵500萬元。
2、南山區對新引進企業給予最高1億元的一次性落戶獎勵,辦公用房購置補貼給予最高200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對使用外資不少于1000萬美元的外商投資企業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獎勵。
3、寶安對符合條件的新引進企業給予最高5000萬元的獎勵。在寶安租賃自用物業的,給予連續三年最高70%的租金補貼;首次購置自用物業的,給予最高5000萬元的購房補貼。對新引進的戰略引領性項目、“卡脖子”工程項目和顛覆性技術項目,可以給予超常規支持。
奧一網基層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蔣清君 李媛
圖源:@深圳前海微信公眾號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