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地鐵11號線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開年以來,深圳地鐵客運量居高不下,屢破歷史記錄。其中,崗廈北站、福田站、車公廟站等換乘大站在早晚高峰期間更是“人從眾”。
貫穿三個站,從崗廈北到碧頭,11號線承載了許多打工人自中部向西北部的通勤需求。
【資料圖】
每逢高峰期,由于發車間隔較長,車次較少,11號線的擁擠情況更甚,“發車間隔長,人流量大,經常要等幾趟才能擠得上去。”
有網友建議,深圳地鐵11號線早晚高峰開放商務車廂緩解客流壓力,于是深圳地鐵采納了這個建議,高峰期時段乘坐11號線商務車廂不再另行檢票。
高峰期免費開放商務車廂,市民:緩解效果有限
深圳地鐵微信公眾號2月22日的文章顯示,早晚高峰期間14號線崗廈北站與11號線福田站之間換乘壓力較大,為有效緩解車站客流壓力,高峰期免費開放11號線商務車廂(早高峰:8:00-9:00崗廈北站往碧頭方向,晚高峰:18:00-19:00福田站往崗廈北方向)。
奧一網基層治理研究員線下走訪發現,早晚高峰期間,換乘大站內,換線處、電梯處、地鐵候車處均派有值守人員。11號線經過車公廟時,上車人流量適中,下車人流量大。
值得注意的是,商務車廂早車公廟只下不上。據了解,早高峰的商務車廂僅在崗廈北和福田兩站開放上客。
有市民反映,開放商務車廂,從地鐵容量角度看,屬于優化措施,但緩解效果有限。
在蛇口上班的市民顏小姐一般早上在福田站、晚上在南山站搭乘商務車廂。她表示,高峰期開放商務車廂雖然屬于緩解客運壓力的措施,但在實際搭乘中,體驗感一般:
“開放商務車廂后,通勤對我來說還是非常不容易,即便要坐商務艙,也得在福田站等到8:20那趟空車才能上去車。”
“擠不上去”的11號線,商務車廂應該取消嗎?
11號線商務車廂是否應該取消?這個話題近期也引起了網友熱議。
顏小姐認為,商務車廂的存在有其合理之處,“我們確實有需求,但是否要設那么長的車廂,可能需要分析一下空座率。”
從社交平臺上相關話題討論的投票結果來看,超過一半的網友不同意取消商務車廂。
“拿著行李不想人擠人,舒舒服服的商務廂真香”“應該設置商務車廂,滿足不同人群需要”……支持保留商務車廂的網友認為,商務車廂對于攜帶大件行李的人、追求舒適的人士、孕婦、老人等有需要的群體來說是具有實用性的。
支持取消商務車廂的網友則從資源利用的角度出發,認為商務車廂空置,利用率不高,甚至擠占了普通車廂的空間。
顏小姐建議,要緩解客運壓力,還是應盡量縮短發車間隔,“崗廈北站往南山的人流量太大了,我觀察了一下,大部分的人在車公廟到后海的這幾站下車。”
和顏小姐一樣,不少市民均反映地鐵11號線長達八分鐘的發車間隔才是導致客流擁堵的根本原因。要緩解通勤壓力,就要從發車間隔和車次兩個方面進行優化。
全部上線!11號線工作日早高峰期間最大上線列車數量達31列
聚焦地鐵11號線發車間隔問題,3月9日,深圳地鐵微信公眾號發文表示,受限于11號線福田-崗廈北區間折返能力與配車雙重不足,隨著客流不斷攀升,早高峰期間崗廈北站11號線與14號線存在運力不能完全匹配的問題。
文中顯示,目前11號線開通的福田-崗廈北區間是該線東延至紅嶺南站的過渡工程,該區間只能采取單軌道“拉風箱”式的折返方式;
而11號線工作日早高峰期間最大上線列車數量已達31列,除正處于檢修修程的列車以外,已全部安排上線運營。
也就是說,受限于車廂往返方式,在11號線的發車間隔和車次上,確實存在“天花板”。
運能最大提升27.2%!深圳地鐵多舉措為通勤“解壓”
為了緩解市民通勤壓力,稍早前的3月6日,深圳地鐵11號線已經開始執行新的工作日運行圖,在早高峰進一步壓縮局部大客流區間行車間隔。
優化調整后,11號線崗廈北站-福田站區間,早高峰7:50-9:00時段行車間隔均為5分30秒,運能最大提升27.2%,緩解早高峰擁擠情況。
同時,為滿足乘客早晚出行需求,11號線的首、末班車發車時間也將提前或延長。首班車方面,從11號線碧頭站發車的時間,由6:17提前至6:05,機場北站往崗廈北站方向的時間,由6:00提前至5:50;崗廈北站發車時間由6:20提前至6:15。末班車方面,崗廈北站至機場北站的時間由0:10推遲至0:30。
生于爭議中的地鐵商務車廂
資料顯示,商務車廂伴生于深圳地鐵11號線,于2017年6月30日開始使用,票價為普通車廂的三倍。運營之初,商務車廂就已被熱議過,“高峰期的時候,普通車廂摩肩接踵,商務車廂空無一人,冰火兩重天。”
有觀點認為,地鐵本身是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資源,具有公益性質,不宜提供差異化服務。同時,也有聲音指出,應讓市場來決定地鐵商務艙是否有必要。
在客觀條件的限制下,深圳地鐵在高峰期免費開放商務車廂,也不失為一種“與時俱進”。
采寫:奧一網基層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鄭少純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