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力爭GDP突破“5000億”。
2月21日
(資料圖)
深圳市寶安區七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寶安區區長王立德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寶安區GDP總量達4702億元。報告明確,今年寶安地區生產總值(GDP)預計增長7%以上,并要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
這意味著,2023年寶安GDP將跨越5000億元大關,正式躋身“5000億俱樂部”。
寶安區區長王立德作政府工作報告。 南方+ 何俊 拍攝
5000億,是當前觀察區縣級城區的一個重要指標,躋身“5000億俱樂部”,意味著進入全國區縣“第一方隊”,但更意味著挑戰:站在5000億“門檻”上的寶安,必須在更高層次上參與競爭,城區轉型需要進一步加快,調結構、轉方式的任務更為艱巨而緊迫。
在國內,“5000億俱樂部”現有哪些區縣成員?綜合各方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共有7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的GDP突破5000億元。其中,上海浦東新區、北京海淀區已率先突破萬億;北京朝陽區、西城區分別為7911億和5700億;深圳南山區突破8000億,廣州天河區6200億,深圳福田區5500億;蘇州昆山市今年GDP首次沖進5000億元,成為全國首個GDP突破5000億元的縣級市。
5000億區縣的“候選席”不止寶安,深圳龍崗區、無錫江陰市、青島西海岸新區都在“關外”躍躍欲試。從上述名單可見,進入“5000億俱樂部”,就等于進入了國內縣區的“第一梯隊”。這些縣區無一例外,都是有特色、有實力、有潛力,是所在城市、甚至是所在地區的發展引擎。
此外,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約有57個地級以上城市的GDP跨過了5000億元門檻,GDP在5000億元左右的城市有南寧、鎮江、貴陽、淮安、岳陽等。這意味著,進入“5000億俱樂部”的區縣,其經濟發展現狀已能和全國多座地級市媲美。
梳理數據后可以發現,站在新的“門檻”上,寶安不僅距離“關口”很近,而且奔跑的“加速度”很快。
有多快?
兩年千億!
寶安區統計局數據顯示,寶安分別于2016年、2021年跨過3000億元、4000億元臺階,從3000億元到4000億元用時5年。如果2023年順利實現GDP增速7%的目標,寶安從4000億元到5000億元的用時將縮短至2年。
兩年完成“千億級”跨越,哪怕與“5000億俱樂部”其它成員、候選成員相比,寶安“沖刺”的速度都能位居前列。
寶安是一座有韌性的城區,雖然2022年遇到多年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但其依然頂住壓力。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2年,寶安GDP同比增長3.5%,比深圳GDP增速高0.2個百分點,在全市六個超兩千億大區中排名第一。
具體落到每個賽道,寶安都在跑出“加速度”:
——先進制造在發力:
2022年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145.5億元、增長4.3%,總量創歷史新高。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5.1%,占 GDP比重提升至46.1%,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網聯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均超過20%。
工業百強產值占工業總產值47.4%、增長10.8%,工業三百強產值占工業總產值63.6%、增長8.3%。
——科技創新在加速:
國高企業達到7061家,連續六年全國區縣級第一。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5家、國家級孵化器17個、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一年新增5家,均為全市第一。
連續兩年獲評全國唯一五星級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工業互聯網)。
——空間格局在優化:
發布“一帶兩心四片” 重大空間發展戰略,9個區級戰新產業示范園區加快建設。
規劃155.6平方公里世界級臨空經濟帶。
全年實際整備土地496公頃,創全市各區之最、寶安歷年之最。
——城區品質在提升:
107 國道市政化改造獲批、上升為市級戰略,先行實施段列為今年開工項目。
新建改造公園10個、碧道93公里、遠足郊野徑83.7公里。
開工建設道路110條、打通斷頭路23條,均超過前三年總和。
……
2023年一開局,寶安再次乘上高質量發展的春風,開啟“狂飆”模式:召開落實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集中開工71個項目、出臺2023年一號文支持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把手”帶隊奔赴赴多地開展經貿合作,6個城市更新和住房類項目、慢行系統16個先行建設項目先后啟動……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姿態,向“灣區支撐極”邁進。
悶頭前進,可能聽起來不難。但要帶著近500萬寶安人、88萬商事主體一同向前,就不能只憑一股莽勁。認定能實現5000億的目標,寶安哪來的底氣?
底氣來自戰略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前海“擴區”等重大國家戰略相繼落地,寶安被層層“圈中”,一躍成為“黃金內灣”重要支撐極和深圳都市圈核心區;廣東省“制造業當家”、深圳布局“20+8”戰新產業集群,寶安的制造業優勢更加凸顯。
“寶安落實高質量發展的最好時機就是當下、就在我們手上。”在寶安,經常能聽見人們講起這句話。寶安人不僅看懂機遇,還清楚地認識到,要緊緊把握住機遇,順“時”造“勢”。
底氣來自產業基礎。
數據顯示,寶安企業總量近50萬家,占全市1/5;規上工業企業近5000家,占全市2/5。在深圳今年發布的“20+8”產業布局中,“17+2”個產業集群重點布局寶安,產值或營收1000億上下的產業集群已有4個,有6個產業集群的產業增加值位居深圳市第一。全國工業百強區排名,寶安由第八位上升到第四位。
底氣來自創新基因。
寶安3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載著超700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平均每平方公里有用18家高新技術企業,密度是深圳平均水平的1.6倍,是粵港澳大灣區的15倍。全國創新百強區,寶安由第八位上升到第二位;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寶安由第八位上升到第五位。
底氣來自城區活力。
寶安獲評2022年度全國活力城區。全國首座空中、地面、地下三位一體濱海廊橋建成開放、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寶安1990、新安文體中心、新橋足球體育公園等全面建成;成功舉辦第二屆 “灣區杯”中國圍棋大棋士賽和深圳首個圍棋文化展;新增公辦高中學位7800座、三甲醫院總量達5家……
寶安既有底氣,也懂自省。
政府工作報告直面問題,逐一指出寶安發展“瓶頸”所在:龍頭大企業不多,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能力還不夠強,部分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還面臨不少困難;高質量發展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地均GDP不到全市3/4,激活低效利用空間還要進一步提速;民生供給任務仍然艱巨,未來3年還要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13.51萬座,千人病床數、醫生數、護士數全市排名靠后,公共文化設施、體育場地人均面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航程風高浪急,短板仍然存在,寶安準備如何跨過5000億這個臺階?
寶安的答案是:“實干!”
今年1月召開的寶安區七屆二次黨代會,將2023年定為“跨越發展年”,提出寶安今年要深入實施高質量發展“十大行動”,包括規劃落地引領行動、空間保障攻堅行動、制造業提質升級行動、促消費穩外貿行動、科技創新領航行動等。
圍繞高質量發展 “十大行動”的“路線圖”,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寶安今年突出抓好十個方面重點工作,從十個方面激活深層發展動力。
向先進制造要動力——搶占戰新產業新賽道的制高點,實現戰新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努力打造“5+1”個世界級產業集群,加快建設燕羅、石巖、新橋東、深港先進制造業合作區四大市級先進制造業園區,全年整備土地344公頃以上,出臺實施“1+3+N”產業政策體系,實施“龍計劃”“星行動”,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家以上、上市企業10家、獨角獸企業8家以上。
向創新發展要動力——支持深圳先進電子材料院建成國家級集成電路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創新聯合體10家以上,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0家,深入實施“鳳凰英才計劃”“卓越工程師計劃”,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3.5萬座、學前教育學位5040座。
向戰略機遇要動力——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力爭超過2000億元、總量保持全市第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475億元以上,完成工業投資380億元以上、增長16%以上,全面啟動“大空港”“前海 · 寶中”兩大世界級商圈規劃建設,加快打造世界級臨空經濟帶,積極推進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規劃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向改革開放要動力——積極推動前海改革創新經驗在寶安全域復制推廣,用好用足前海擴區政策,加快建設寶安中心區金融中心,積極探索“飛地經濟”,大力發展低空經濟,探索建立重大項目“拿地即開工”預審批制度,推進社區股份合作公司改革轉型,建設好“廣東省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向城區品質要動力——開工建設107國道市政化改造先行實施段,建成寶安綜合港區一期,推動地鐵13號線一期建成通車,開工建設道路110條以上,新建非機動車道100公里,新增停車位2萬個以上,完成“八園”步道連通工程,建成無障礙通行碧道35公里,新增海綿城市面積16.8平方公里,新增“秒批”“不見面審批”“一件事一次辦”70項以上。
向自然生態要動力——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19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氣質量優良率90%以上,聲環境功能區達標率75%以上,新增綠色建筑300萬平方米,穩步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民生福祉倍增——全力推動深圳市人民醫院寶安醫院、深圳市中醫院針灸推拿分院開工建設,加快8家公立醫院改擴建工程,新建17家社康機構,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 2.4萬套以上,試點實施城中村規模化租賃改造,提供優質就業崗位8萬個以上。
文化繁榮發展——深入推進文明典范城區建設,加快灣區書城、寶安工人文化宮、寶安公共文化藝術中心等重大設施建設,推動深圳棋院加快落地,打造“15 分鐘健身圈”,籌辦第三屆 “灣區杯”中國圍棋大棋士賽、深圳寶安馬拉松、世界田聯鉆石聯賽深圳站、世界帆船對抗巡回賽總決賽等品牌賽事。
讓城市更安全——全面完成城中村供用電安全隱患問題整治,新建電動自行車充電口4.5萬個,深化“三調聯動”等多元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深化社會治理智能化平臺、綜合網格改革試點建設,建設模范法治社會。
提升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水平——全力打造全區民生訴求一體化平臺,構建統一入口、全渠道接聽接收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訴求體系,不斷升級親清政企服務直達平臺服務功能,構建“三個一”企業 服務體系。
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已落在寶安身上,寶安握緊風帆,乘著高質量發展的春風,向著目標全速航行。
5000億,寶安來了!
【撰文】 王悅
【攝影】 何俊
【統籌】 崔潔
責任編輯: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