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地鐵十號線附近
(資料圖片)
人們會經常碰到
穿著“閃送”服裝的一家三口
父親、母親,帶著患有孤獨癥的兒子
一家三口一起做跑腿
就在最近
這條新聞沖上熱搜
大家終于了解了背后的感人故事
#深圳夫妻帶10歲孤獨癥兒子跑單6年#
父親黃少禮44歲,穿著藍黃色的騎手服裝,大步在前,嘴里不時的說著什么,指引著身旁的兒子觀看。兒子黃志能16歲,背著藍色的送貨包,緊緊墜在父親身邊,沉默寡言。母親郭華英尾隨在后,安靜的看著前面父子的互動。這樣略帶奇特的組合背后,是一個孤獨癥家庭多年來努力的縮影。
黃志能跟著父親,6年跑了2000多單,他的足跡遍布深圳地鐵線,通過跑腿,黃志能探索出他與這個社會特有的相處方式。
No.1
中學退學
父母帶著孩子跑單6年
黃志能剛出生的時候,和其他小孩沒有什么明顯的不同,白白胖胖,有著愛笑的可愛面龐和壯實的身體。但在成長中,父母慢慢發現,他和別人不太一樣,不愛說話、溝通不暢,送去醫院,確診孤獨癥。得知這個結果,黃少禮夫妻二人哭了整整三天。
上了初中,因為孤獨癥、青春期叛逆,黃志能的情緒變得不穩定,與同學相處感到受排擠,剛上一個學期,便不愿意再去學校了。但上學期間,經常要坐地鐵的經歷,讓他漸漸迷上了地鐵這種交通工具。
黃少禮
“他自小就迷戀地鐵,放學后會一直去坐地鐵。”
因為喜歡地鐵,父母決定帶著兒子出去跑單,沒曾想一跑就是6年,從10歲跑到16歲。
“當時他還很小,只是想帶他出去走走?!秉S少禮稱,他從2016年開始跑單,第一單就帶上了兒子。“我沒想到他對這個工作還挺喜歡的,他接到單就會變成‘正常人’,他跟顧客通話的那一刻,我感覺比我還正常?!?/strong>
No.2
有著驚人的記憶力
腦子里裝著整個深圳地鐵線路圖
令人意外的是,出于對地鐵的癡迷,黃志能每天都關注深圳地鐵的動向,現在已經混成了“深圳地鐵”微博的鐵粉,有什么活動都要去參加。
他喜歡把跑腿時看到的風景見聞拍下來,發到個人視頻賬號上:9號線列車進站、崗廈北地鐵站人山人海、列車行進前方的地鐵隧道、坪山云巴列車開通……形形色色的鏡頭視角,過半都與地鐵有關。
如今,這個賬號的粉絲數已經接近7000。
2016年,黃少禮注冊閃送,帶黃志能跑了人生第一單,原來只是想帶他出去走走,見見世面,但沒想到,在跑單的過程中,這位小閃送員逐漸展露出了獨特的天賦,他對線路和方位的熟悉遠遠勝于父親。
如何換乘,從哪個地鐵口上去最快,在車頭還是車尾上最方便,哪里有升降梯……黃志能幾乎沒走錯過,在父親黃少禮眼中,兒子黃志能對公共交通的路線方位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兒子的腦子里裝著整個深圳地鐵線路圖。
黃少禮
“因為我們是坐公交地鐵去送,他又對公交地鐵這些非常熟悉,比如有些線路,我說可以坐地鐵過去,他說坐公交會更快?!?/p>
“我和他一起跑單時,交通路線也都聽他的?!?/strong>
父親黃少禮告訴南都記者,6年下來,他注冊的兩個號共跑了2000多單,還有兩年,黃志能就能獨立注冊賬號跑腿了。
No.3
帶兒子跑單
更像是一種陪伴
黃少禮形容,帶兒子跑單更像是一種陪伴,陪他做他喜歡的事。“我們不用花錢帶他旅游,但我們帶他出去,又能賺錢又像是旅游?!?/strong>
今年農歷新年過后,黃少禮在跑單的同時,也開始尋覓新的工作機會。他計劃找休息時間多、能帶孩子去跑腿的工作,因為“沒有接到單的時候,他生氣,需要跑腿來排解情緒?!彼€希望,兒子能夠盡早回到學校,重新適應與同齡人融洽相處,
“畢竟休學兩年了,如果可以,能趕上9月份去上學,上學才有更好的出路?!?
實際上,并不是每位孤獨癥患兒都有這樣的能力。在這些家庭,讓孩子能夠獨立養活自己,是父母最大的期待與心愿。
據悉,孤獨癥以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的局限、刻板與重復性為主要臨床表現,治療以康復訓練、教育為主。他們普遍面臨就業難題。有關數據統計,我國孤獨癥患者可能超1000萬,其中0到14歲的兒童患者數量可能超200萬,而大齡孤獨癥人士在社會上的融合就業比例不足5%。
但事實上,孤獨癥患者有著較強的專注力、記憶力、高度秩序感,這些是他們的職業潛能開發優勢,在得到充分的理解、支持與陪伴下,他們是可以回歸正常生活的。
黃志能的故事
觸動了不少有著同樣遭遇的家長
給了他們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也感動了無數網友
讓大家更多地了解孤獨癥人士
也多一份包容與鼓勵
熱愛生活的人運氣都不會差
也希望更多的人
可以關注和幫助孤獨癥患者
責任編輯:Rex_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