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件事君想問問大家
在你辛辛苦苦搬磚的時候
突然收到這樣一封企業(yè)郵箱郵件
(資料圖片)
稱掃碼可領取工資補貼
你會不會滿心歡喜趕緊掏出手機?
且慢,千萬別掉以輕心
這很有可能是騙子的新套路
日前,深圳公安發(fā)布提醒
警惕“公司郵件”詐騙
具體是怎么回事?
快跟大件事君一起了解一下
警惕“公司郵件”詐騙
已有人中招
“績效補貼”竟變成“倒貼”?
男子損失2萬余元
近日,某公司員工王先生收到一封新郵件,郵件主題是“績效考核個人補貼”,發(fā)件人一欄標注的是“財務”。
因該郵件地址后綴為公司內部郵箱,王先生并沒有仔細核實,以為是公司財務發(fā)來的正式郵件,于是就按照郵件內容流程進行操作。
王先生使用手機掃描郵件里的二維碼后,頁面跳轉到了一個“官方”網(wǎng)頁,按要求填寫了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以及銀行卡號、賬戶余額、驗證碼等信息。但不久后,王先生卻收到了一條短信,顯示他的銀行卡已被扣款2萬余元。
隨后,他連忙電話咨詢財務是怎么回事,財務表示從未發(fā)過任何補貼通知,但自查發(fā)現(xiàn)企業(yè)郵箱曾有“異常登錄”記錄,王先生這才意識到被騙了,趕緊報警。
▲王先生收到的詐騙郵件示例
經(jīng)警方調查發(fā)現(xiàn)。王先生收到的“郵件”是假的,其實是騙子盜用財務郵箱發(fā)來的,實際這就是一場“釣魚”郵件騙局。
騙子先以非法手段攻破企業(yè)內部郵箱,后以人事、財務部門名義發(fā)送假通知,要求受害者點擊鏈接或掃碼進入假冒官網(wǎng),并強調時間緊迫,制造無形壓力,誘導受害者填入身份證號、銀行卡號以及手機號碼、卡內余額等信息。
獲取到受害者的資金情況后,騙子會采取網(wǎng)購或轉賬形式,下一步繼續(xù)套取短信驗證碼,從而盜刷受害者銀行卡里的錢。
除了“績效考核個人補貼”外
騙子還會打著“個人勞動補貼“的幌子
進行詐騙
企業(yè)郵箱收到“個人勞動補貼”郵件
女子被騙6800余元
近日,陳女士用手機查看自己的工作郵箱,發(fā)現(xiàn)有一封“王XX”發(fā)來的郵件,因為對方賬號的后綴是陳女士公司的后綴,陳女士就以為是自己公司同事發(fā)送的郵件,于是陳女士趕緊打開郵件進行查看。
郵件的內容大致是,《2023年財政第四季度個人勞動補貼》聲明,在郵件的最后,附帶著一個二維碼。
▲陳女士收到的詐騙郵件示例
才剛剛進入2023年
怎么就要領取
第四季度的個人勞動補貼呢?
可當時的陳女士并沒有注意到這么一個大漏洞,而是用手機掃描了郵件中的二維碼,手機便彈出一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網(wǎng)頁,陳女士按照網(wǎng)頁顯示的步驟進行操作,填寫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信息,此后還需要填寫收到的驗證碼信息。
陳女士填寫完驗證碼后,網(wǎng)頁顯示驗證碼錯誤。可是同時,陳女士手機也收到了銀行發(fā)來的扣款短信,陳女士趕緊查看自己的銀行卡余額,發(fā)現(xiàn)自己銀行卡內的6800余元被轉走了,陳女士意識到自己被騙了,立即撥打110進行報警。
看到這
大家一定很關心怎樣才能防止上當受騙
我們來看看這類騙局都有什么套路
警方分析:
此類詐騙都有以下套路
此類騙術中,騙子先用非法手段攻破公司的企業(yè)郵箱,然后以公司財務部(財務處)等的名義發(fā)布一個《關于最新工資補貼的通知》或《2022補貼》,在郵件中告訴員工領取工資補貼的辦法,并特別聲明“收到請勿聲張”“過期視為放棄”。
由于企業(yè)郵箱安全性高,平時很多公司都靠這個來發(fā)布通知通告員工,所以員工收到后基本都不會懷疑馬上打開正文或者附件查看具體指引。
而后,在受害者掃描郵件中二維碼后,按要求輸入銀行卡信息及短信驗證碼,非但“補貼”沒領到,而且卡里的資金被盜刷。
此類騙術中
騙子的詐騙步驟一般為以下三步
01
填銀行卡號及預留手機
在這一步驟中, 騙子只是為了提高詐騙的欺騙性,讓公司員工提供銀行卡信息。
02
填寫個人信息及卡內余額
騙子主要是為了 獲取受害者銀行卡的資金情況,進而為盜刷卡內余額做“信息支撐”。
03
“領取補貼管理中心”中輸入驗證碼
在進行了上述操作后, 員工會收到一條短信驗證碼,這條短信根本不是“補貼金”的驗證短信,而是騙子在后臺準備盜刷受害者銀行卡的消費短信。
警方特別提醒
做好這四件事,謹防詐騙
警方提醒
① 公司負責人應檢查企業(yè)郵箱的登錄模式并開通安全認證、二次認證功能,并教育員工從正規(guī)渠道領取工資補貼;
② 如接到類似“掃描二維碼領取補貼”的郵件,及時向公司相關部門核實清楚,切勿輕易相信;
③ 領取任補貼都無需提供銀行卡密碼、手機驗證碼,這是錢財?shù)淖詈笠坏婪阑饓Γ形鸶嬷耍?/p>
④ 如遭遇網(wǎng)絡詐騙,保存好聊天記錄、交易記錄等相關證據(jù)材料,及時報警求助!
最后,大件事君希望
大家都能提高警惕
避免碰到這樣的事情
轉發(fā)到朋友圈
提醒更多的人吧~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