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部分觀眾來說,電影導演應該是除了主角之外最熟悉、最熟悉的人。導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影片最終呈現的藝術風格和效果,但對于片尾字幕中的重量級制作人和制作人,我們了解的并不多。今天文創資訊(ID: chuangyiyun)就帶你逐一梳理這些概念,看看它們分別是做什么的。
生產者
其實生產者這個概念是特有的。在國外一般只注明制作公司。制片方代表影片的投資方,而制片方的法定代表人一般是影片的名稱。有時候,我們也會看到聯合制片的說法,因為電影的投資方往往不是一家,這些企業的法人都會掛一個聯合制片的名字。
(資料圖)
制片人就像一個企業的董事長,一個電影項目的創始人和掌舵人。一般來說,他們不會直接干涉電影的細節。作為制作方,電影收入自然是最受關注的。
制片人是電影制作過程的主要負責人。從劇本策劃、劇組組建、資金控制、檔期管理到電影發行、宣傳營銷,制片人的身影貫穿整個電影制作過程,是電影項目的唯一核心。
現在在影視產業化程度最高的好萊塢,電影基本都采用“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在劇組擁有最高決策權,最終負責電影效果的呈現。要知道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獲得者都是電影制片人,這也體現了好萊塢對制片人工作的肯定。
拍電影是一項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而作為整個項目的協調者,要求制片方不僅要懂藝術,還要懂市場。
一個不成熟的制作人很容易成為導演和管理層之間的溝通者,只負責拉投資,而在劇本把控、質量監督、項目管理等關鍵環節缺乏判斷力和話語權。
經常有人說,不缺好劇本,不缺稱職的導演,缺的是有專業素養的專業制作人。對電影人的要求不應局限于人脈和資源,更重要的是對劇本和劇組成員的判斷能力,對資金和項目進度的管理能力,以及平衡電影藝術性和商業性的洞察力。
因為國內高水平的制作人不多,所以業內有一個制作人的崗位來履行部分制作人的職責。
制片人這個職業源于的電影制作體系,工作內容其實和制片人差不多。內地的制作管理體制沿襲好萊塢和,所以保留了制片人和制作人的職位。制片人目前的主要工作是代表制片人監督導演的拍攝工作,控制拍攝過程,控制開支等等。當然,每個工作室的情況都不一樣,制作人和執行制作人會有工作內容的重疊。
如果制片人負責項目,那么導演負責創作。
導演作為電影藝術創作的中心,需要帶領攝影、燈光、美術等部門共同努力,按照自己的意志來制作電影。
導演負責這部電影的最終效果。必然會有增加預算、延長拍攝時間等要求。如何平衡導演的創作欲望,保證影片的商業性質,是制片方需要做的。
但的好導演相對于好制片人,在深圳的生活網絡更多,名氣和話語權也很大。工作室里往往形成一種“導演中心制”,導演成為電影的唯一導演,從商業片的角度來看往往是有害的。
但是現在有很多導演用自己的資金成為了電影的制作人,這讓他們在拍電影的時候有了更多的商業考慮。
當然,本文只是對每個職業的大概介紹,每部電影的情況會有所不同。有些電影是演員投資的,所以他可能會在劇本的編排上提意見。有些導演是從其他行業調過來的,經驗不足,所以在片場會依賴執行導演、攝影師等專業人士,各種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但目前不同專業分工不明確,多是因為電影產業化程度低,專業性不足。無論是行業還是整個產業體系,都需要不斷打磨和進化。
作者|文創資訊記者西河
本文為“文創資訊”(news.vsochina.com)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