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學季也是文具的旺季。
2021年9月2日,《解放日報·上》記者走訪了位于上海市奉賢區青村鎮的陳光文具生產基地。工廠里充滿了熱情,工廠產能完全釋放,全國各地的卡車都在排隊拉貨。
(資料圖片)
M&G文具是學生中市場份額最大的書寫工具品牌,在全國擁有近10萬個零售終端(校園店)。經過32年的發展,陳光已成為領先的文具企業和世界上最大的中性筆制造商之一,每年生產約50億支輕型中性筆。
目前,M&G文具日均產量超過1000萬支。每十天,全國各地的學生都可以擁有一支筆,生產線上的新產品可以在一周內到達全國所有零售終端。
以陳光主打產品中性筆為例,主要包括筆筒和筆芯兩部分。筆芯由筆頭、墨水、尾油和油管組成,筆頭是整支筆的關鍵部件。“一支筆看似簡單,單支筆的制造過程就有20多個工序。別看這支小鋼筆。陳光有一個完整的研究團隊在研究它,它的加工精度和難度不亞于精密手表零件,”陳光文具總裁陳湖雄說。
M&G文具2011年營收14.47億元,2020年營收131.4億元,10年增長8倍,年均增速28%。今年上半年,M&G文具凈利潤為6.66億元,同比增長43.43%。但M&G文具認為,隨著新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國內文具市場增長的動力不再主要依賴于銷量的增長,消費呈現出品牌化、創意化的趨勢,企業正在全面擁抱這一變化。
每年開學季,是文具最為旺銷的時段。一箱箱中性筆等文具從晨光文具奉賢生產基地立體倉輸出,裝車后運往全國各地。每個學季都是文具最受歡迎的時期。一箱箱中性筆等文具從M&G文具奉賢生產基地立體倉庫出口,裝車后運往全國各地。
筆頭廠生產車間,從下料坯開始,一枚小小的筆尖便開始自己“千錘百煉之旅”:經過清洗去毛刺、脫水烘干、長度檢測等環節后,便要進入筆頭機,進行精細制造環節。在筆頭廠的生產車間里,從下料毛坯開始,一個小小的筆尖就開始了自己的“回火之旅”:經過清洗、去毛刺、脫水烘干、長度檢測等環節后,進入筆頭機進行精細制造。
晨光擁有數十臺全球領先的筆頭加工精密機臺和配套的智能檢測設備,智能化程度高,大大減少了操作人員數量。陳光擁有數十臺世界領先的制筆精機和配套的智能檢測設備,智能化程度高,大大減少了操作人員。
生產車間有著忙碌而緊張的氛圍。生產車間氣氛繁忙緊張。
成品下線,包裝入箱。成品從裝配線上卸下來,裝進箱子里。
晨光中性筆最為暢銷的是這款深藍外衣的K35,誕生于2002年,于業界首創“一體式筆桿頭”,書寫非常流暢。這款筆近20年來銷售屢創新高,幾乎達到“國人人手一支”、“學生每月一支”,已成為文具“國貨之光”中的經典款。陳光中性筆最暢銷的就是這件深藍色外套的K35,誕生于2002年。是業內首款“一體式筆頭”,書寫非常流暢。近20年來,這支筆的銷量屢創新高,幾乎達到了“人每人一支”、“學生每月一支”,成為文具界“國貨之光”的經典單品。
晨光文具研發團隊不斷攻堅新品。目前,晨光的筆頭生產規模和筆頭加工核心技術在制筆業處于領先地位,相繼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研發機制,不斷攻克筆頭油墨核心技術,打磨生產工藝,并承擔了各項級科研項目。制筆工業基地、制筆中心、級工業設計中心以及輕工業制筆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均落戶晨光。M&G文具R&D團隊不斷攻擊新產品。目前,陳光的鋼筆生產規模和鋼筆加工核心技術在鋼筆行業處于領先地位。先后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研發機制,不斷攻克筆墨核心技術,打磨生產工藝,承擔了多項科研項目。制筆產業基地、制筆中心、級工業設計中心、輕工業制筆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均落戶陳光。
單掌握筆頭油墨核心技術還不夠,每一支筆還要經過嚴格的品質控制。每一粒筆頭均需經全自動視頻檢測系統檢測合格后方可生產筆芯,每一支筆芯均需經全檢畫線儀檢測,必須確保出廠前100%通過品質測試,才會最終封蠟,到達消費者的手中。光掌握書寫墨水的核心技術是不夠的,每一支筆都要經過嚴格的質量控制。每一個筆尖都要經過自動視頻檢測系統的檢測合格后才能生產,每一個筆尖都必須經過全檢線繪圖儀的檢測,并且要保證100%的筆尖在出廠前通過質量檢測,這樣才能最終封蠟到達消費者手中。
創業32年來,晨光文具始終陪伴莘莘學子成長,聚焦書寫體驗,每年基于消費者需求推出上千款產品,投入超過1億元人民幣用于產品和技術的設計研發,擁有專利近800項。 32年來,M&G文具陪伴學生成長,專注寫作體驗,每年根據消費者需求推出上千種產品,投入超過1億元進行產品和技術設計研究,擁有近800項專利。
主編:張春海文字編輯:張馳圖片編輯:張馳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 李茂君 攝影報道
來源:作者:李毛均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