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是什么意思?
驚蟄 [ jīng zhé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每年3月5日或6日,視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
驚蟄節氣的習俗
在驚蟄時,一些地區流行著祭白虎、吃梨、打小人、吃烙餅、祭雷神的習俗。
1.祭白虎是驚蟄的特色活動,白虎在民間傳說里除了是守護一方的神獸,也掌管著中國的民間的口舌、是非。
2."驚蟄吃梨"是民間流行的習俗,因為“梨”與“離”諧音,有遠離的意思。驚蟄又是昆蟲蘇醒的時候,農民在這天吃梨據說可以讓蟲害遠離莊稼。
3.打小人也是驚蟄的習俗,以前大家相信一些不干凈的東西都是和昆蟲一樣生活在陰暗的角落里,一開始大家是拿著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驅趕這些不干凈的東西。后來就發展成木拖鞋拍打紙公仔,稱為“打小人”。
4.吃烙餅是山東的習俗,在驚蟄的時候人們用糧食烙餅,祈禱今年的糧食可以豐收。
5.祭雷神 蒙鼓皮: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驚蟄雷動,百蟲“驚而出走”,從泥土、洞穴中出來,于是蟲蟻開始活動,逐漸遍及田園、家中,或殃害莊稼,或滋擾生活。因此驚蟄期間,各地民間均有不同的除蟲儀式。
家民間則以“炒蟲”方式,達到驅蟲的功利目的。驚蟄這一天,一些地區要吃炒豆。在少數民族地區,廣西金秀的瑤族在驚蟄時家家戶戶要吃“炒蟲”,“蟲”炒熟后,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大家就來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了功。其實“蟲”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義。
關鍵詞: 驚蟄是什么意思 驚蟄節氣有什么習俗 驚蟄吃梨 驚蟄雷動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