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王剛
(相關資料圖)
視頻:王剛 李清然 殷允鵬 蔡雨
6月25日10時許,黨報記者基層行采訪小組來到禹王臺區汪屯鄉橫船灣社區采訪。
當日天氣炎熱,但一走進社區,整潔寬闊的道路、錯落有致的樓房、綠樹紅花的小游園頓時讓人感受到一片清涼。
橫船灣社區黨支部書記張居成向記者介紹,社區共有467戶1407人,黨員62人,居民以蔬菜種植、外出務工等為主要收入來源。
近年來,橫船灣社區在汪屯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結合社區工作實際,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集體經濟實現穩步、持續、健康發展,群眾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住環境不斷改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2016年以來,橫船灣社區先后獲得省級生態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綜合減災(安全)示范社區,市級文明社區、國土綠化工作先進社區、平安建設先進村(社區)等數十項榮譽。”汪屯鄉黨委委員、副鄉長張宸翊告訴記者,這樣的榮譽對于一個近郊社區來說實屬難得。
“多年前,社區的治安和環境衛生都不太好。”張居成指著綠樹成蔭的街道說,“為切實改善‘臟亂差’現象,社區實行環境衛生承包責任制,由承包責任人每天對主次街道、水溝和綠化帶進行衛生保潔。”
“您看看現在我們的社區,環境優美、鳥語花香,休閑娛樂設施全,在這里生活真是悠哉快哉!”居民張寶路喜不自禁地夸起來。
橫船灣社區一角。全媒體記者李清然攝
該社區成立了衛生督導小組和夜間巡邏小組,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和處理,摸排不穩定因素,化解社會矛盾,充分發揮了調解、治保、信訪隊伍作用。近年來,橫船灣社區從未發生群體性上訪事件,沒有發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社會治安良好、和諧穩定。
“社區工作,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人民群眾謀更多實惠。不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一切都是空談,贏不得民心!”張宸翊說,“近幾年,橫船灣社區‘兩委’班子成員積極協調爭取資金、政策,為群眾辦了很多實事,贏得了群眾的稱贊和擁護。”
修建老年活動中心,占地約500平方米;全面鋪設社區道路,總長3000米左右,寬4.5米;在社區主干路進行劃線分道,實現車流分行,確保了社區內的行車規范和安全;完成社區內污水管網改造,社區內生活污水匯入聚集區管網,實現社區內無任何黑臭水體;清理整治社區內生產排水溝渠總長約500米、寬3米……
11時50分,采訪組來到位于社區老年服務中心的老年愛心餐廳。整潔的廚房里,幾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后廚工作人員炒菜、煮湯,有條不紊,香味撲鼻。餐廳里,80歲以上的老人一人一位坐著。有行動不便的老人到來,幾位社區干部輕輕攙扶進來,并幫老人刷卡、登記。很快,香甜可口的飯菜便陸續端到老人的桌上,有西紅柿炒雞蛋、雞肉丁……
張居成告訴記者,社區80歲以上老年人有30人,他們對自行解決一日三餐的“買洗燒”力不從心。今年5月,在汪屯鄉黨委書記李丹丹的指導下,社區建成了這個愛心餐廳,讓老人只需花上兩塊錢,就能吃到新鮮可口的飯菜,切實解決了老年人就餐難問題,讓他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飯菜好吃,費用又低,餐廳還有空調,我每天都來吃。”85歲的高秀英老人開心地告訴記者。
愛心餐廳旁邊,就是新改建的小游園,占地約1300平方米,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漫步其間,令人心曠神怡。“早上和傍晚,大家來這里散步、聊天,十分愜意。”張居成說。
12時30分,采訪組來到居民張書軍的蔬菜大棚里,只見辣椒、茄子碩果累累。他的大棚面積有2畝多,去年就掙了8萬多元。今年截至目前,收入已達4萬元。
“社區種植蔬菜大棚共700畝,人均年收入達5萬元,是社區居民增收致富的一個重要的法寶。”張居成笑著說。
記者手記
把群眾的事情辦好
全媒體記者王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社區黨員干部,不能只是喊口號,要勇挑重擔,把關乎群眾利益的事情真正放在心上,只有把群眾的事情辦好了,才能更好地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
汪屯鄉橫船灣社區的黨員干部以實際行動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宗旨,為群眾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煩心事,做了一件又一件民生大事,生活環境改善、治安狀況良好、老人愛心食堂開張、人均年收入增加,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極大提高。
群眾笑了,黨員干部也笑了。如今的橫船灣社區,發展步伐穩健,居民安居樂業,文明禮儀蔚然成風。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