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全媒體記者 趙虎 通訊員 胡曉霞
近日,走進通許縣咸平街道趙河社區的大蒜種植基地,200多畝綠油油的蒜苗在陽光下顯得格外翠綠,煥發勃勃生機。近年來,趙河社區通過大力發展傳統優勢特色產業,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群眾持續增收,蹚出了一條產業強、群眾富的新路子。
“去年,在社區干部的支持下,我又流轉了10余畝土地,共有30余畝土地加入到種植合作社中,進行種植大蒜,一季大蒜結束了,還可以種植其他農作物。今年5月、6月,賣蒜薹和大蒜純收入有8萬余元,比單種小麥、玉米的收入要高很多。”正在地里管理蒜苗的村民吳勝利說。
“我們這里有種植大蒜的傳統,群眾經驗豐富、技術相對成熟,是遠近聞名的優勢特色產業,一直深受外地市場歡迎,簽訂的有長期合作協議。”大蒜種植大戶杜正剛對種植大蒜信心滿滿。在合作社的大棚里,他還種植了蒜苗,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收益。據杜正剛介紹,每畝蒜苗能收入1萬元,他們合作社發展種植了50畝,效益相當可觀。趙河社區的產業發展只是咸平街道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咸平街道通過發展特色農業,培養了一批特色產業致富技術能手,打造了一批獨具特色的鄉村致富產業,帶動了當地群眾持續增收,有效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圍繞全縣產業發展布局,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抓手,積極發揮致富能手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產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由分散種植向集中連片種植轉變,打造特色產業發展格局,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日子越過越紅火。”咸平街道黨工委書記金龍表示。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