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全媒體記者朱朝星 通訊員靳風洲
11月21日,記者在尉氏縣張市鎮孟杰養殖專業合作社看到,肉牛養殖場里一棟棟牛舍寬敞氣派。一大早,村民王喜才來到基地,開始一天的工作。他熟練地清理牛欄,給牛投喂由秸稈轉化而成的飼料,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肉牛吃得津津有味。
“我到合作社喂牛,一個月不但可得3000元工資,而且可以照料家里,我很滿意。”王喜才說,除了在養殖場當管理員外,他還飼養了幾頭肉牛,一年能賣3頭小牛,有4萬余元的收入。
據該合作社負責人楊孟杰介紹,該合作社是一家集肉牛育肥、熟肉加工與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社員以現金或勞動力形式入社。目前已有肉牛150余頭,年經濟效益在80萬元以上。肉牛喜愛的“營養美食”,是由本地的玉米秸稈制作而成的,大量牛糞又可以制成有機肥改良土壤,促進農作物的種植。以往這些讓農戶們頭痛的廢棄物,如今成了助農致富的“香餑餑”。
“以前的玉米秸稈,要么爛在地里,要么被燒掉,現在送到加工廠,隨到隨收、現款現結,今年我僅賣秸稈就收入了2000多元。”張市鎮種糧戶石愛英興奮地告訴記者。
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開展以來,張市鎮充分利用作為農業大鎮的優勢,做好生態循環產業的文章,把豐富的秸稈資源轉化為養牛產業發展優勢,大力推行“秸稈+養牛+制肥”模式,走出一條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多方共贏的產業“致富路”,讓村民的生活“火”起來。
關鍵詞: 玉米秸稈 專業合作社 經濟效益 萬元以上 膘肥體壯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