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趙虎 通訊員孟建忠 賈秉霖
“孝感天下愛滿咸平”通許縣2022年孝老敬老頒獎典禮現場。
以“人民群眾滿意”回應“人民群眾關切”。今年以來,通許縣以“統籌六方面重點工作”,全面推進城市綜合治理的大手筆,正有力而深刻地改變著這座城市:城區功能不斷完善、人文環境逐步優化、城市品質明顯提升……以“厚重人文”聞名遐邇的千年咸平,正時時煥發出溫暖人心的文明力量,處處洋溢著群眾的幸福笑臉。
(資料圖)
“統籌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加強黨的建設、平安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疫情防控等6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任務,開展城市綜合整治行動,歸根結底,就是以人民群眾需求為出發點,充分調動各方力量,落實部門責任,抓住治理末梢,以‘繡花功夫’扮美城區、經營城市,著力增進民生福祉、提升縣域治理效能,推動通許人居環境面貌和群眾精神風貌不斷改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不斷增強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許縣委書記張云濤說。
通許咸平湖美景。
黨建引領開創縣域治理新局面
聚焦六方面重點任務,增進人民群眾福祉,重在出實招、見實效。通許縣印發《2022年度城市綜合整治工作方案》,高效啟動6個工作專班、3個保障專班,以黨的建設為引領,創新推行網格管理模式,加強統籌謀劃,集中調度推進,著力構建機關干部下沉一線、“一張網”有機聯結、“全領域”共建共治的城區治理新局面,有效解決城市基層治理的“難點痛點堵點”和居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面提升城區治理服務的精細化水平。
人居環境整治取得明顯成效。咸平街道高寨社區充分調動新鄉賢等社會各方面力量,通過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把7條主街和所有小巷的路修好,休閑公園建好,社區居民晚上在村東頭路燈下寬闊的大路邊上跳廣場舞,小孩子在路燈下盡情地玩耍,既鍛煉了身體,又愉悅了心情。43歲的鄉賢代表馬紅波看到家鄉的發展變化,心中激動不已。綜合整治網格化管理工作開展1個多月以來,通許縣各網格單位共派出志愿者3萬余人次,出動鏟車、垃圾清運車580多臺次,清理各類垃圾7000多噸,清理小廣告3萬余處,美化背街小巷86條,極大地改善了城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增強了廣大群眾的幸福感。
針對縣城社區、街道存在的安全隱患、矛盾糾紛、人居環境“六亂”等城市管理問題,通許縣堅持“面子里子一起抓”,持續強化綜合整治,充分發揮分包干部、社區網格員、黨員志愿者的作用,將縣城科學劃分為58個網格,形成網格治理力量群,夯實社區治理“基本盤”。實施“138”工作機制,即:“一個”支部,在網格中,由責任單位和社區共同成立58個臨時黨支部,大力推動黨建覆蓋、黨員下沉、黨群聯動;“三項”措施,通過公開倡議動員機關黨員全面參與、帶頭示范引導黨支部建設、“敲門行動”發動社區黨員3項舉措,全力打造黨員示范帶頭、群眾積極參與的城市綜合整治工作新格局;“八項”行動,定期開展敲門排查、重點人員管控、環境整治、創文提升、“五亂”治理、宣傳引導、安全防范、志愿服務八項行動。切實把一個個“問題清單”變成一張張“幸福答卷”,做到了有效化解綜合治理難題,提升了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通許濱河公園一角。
以文化人展現縣域治理新氣象
以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為目標,通許縣正努力開創縣域治理新局面。
前不久,通許縣召開大會,隆重表彰6名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弘揚扶弱濟貧、懲惡揚善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營造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爭當英雄的良好社會風尚。通許縣慈善總會發起“愛心一日捐”,募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善款350余萬元,用于扶傾濟弱,“人人心懷慈善,人人參與慈善”的社會風尚正在形成;國慶節期間,通許縣隆重表彰24位孝老敬老模范,以慈孝之“光”照亮人們心靈深處,傳承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詮釋孝道思想的新時代內涵。11月16日,通許縣婦女陳瑞杰見義勇為,配合消防救援人員三次下井救援,成功將男童救出的感人故事廣為傳頌,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河南電視臺等中央、省市主流媒體廣泛宣傳報道。新時代的通許縣正在以文化人展現縣域治理新氣象。
在通許縣,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深入人心。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的深入,該縣已建立1.3萬余人350余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志愿者深入社區、學校、背街小巷,穿梭在村間角落,幫危濟困、扶老攜幼,助力人居環境整治,參與疫情防控,以言行傳遞力量,播撒愛心。“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的理念,正通過廣大志愿者的傳遞匯聚成文明的暖流,潛移默化地滋潤著這座城市。
“今后我們將繼續以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為著力點,更加注重思想價值引領、道德內涵建設、城市精神塑造,以文化人、久久為功,使思想文化與建設現代化城市有機融合,不斷提升通許縣文明程度。”通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程蕓表示。
通許豐富多彩的娛樂生活。
民生普惠繪就通許幸福畫卷
從改變環境、規范行為到厚植精神、涵養文化,從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到建立“服務惠民機制”,如今的通許縣正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努力打造人民滿意的幸福之城。
打造“15分鐘醫保服務圈”,醫保報銷時限從“一月”縮短到“一周”,12個鄉鎮(街道)和316個村實現醫保服務站點全覆蓋,縣醫保中心被評為全市唯一一個省級醫療保障服務窗口示范點,社會保障兜底作用充分發揮;縣域醫共體基本建成,鄉鎮衛生院全面提升,11個中醫館完成建設……
“在一個窗口就能辦事,又快又方便。”剛在政務大廳辦好許可證的婁和棟高興地說。34個職能部門2341項審批事項入駐政務大廳,在全市率先實行“5+2”工作法和延時服務,高規格設立“有訴即辦”服務平臺,基本實現了“進一扇門、辦所有事”;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各類市場主體數新增5509家……
數字化城市管理運行良好,處置問題72164件,處置率95.31%;高標準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8家企業為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資格單位,完成各類職業技能培訓2.79萬人,新增技能人才1.35萬人,工作位居全市第一。
通許縣城鳥瞰。
“通許縣的空氣質量越來越好。”帶著外地來的朋友參觀,通許居民劉高遠非常自豪。通許縣下大力氣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去年空氣優良天數增至233天;大力實施國土綠化,新增植樹面積1.24萬畝,建成區、村莊綠化率分別達35.05%、53.8%。
與此同時,通許縣持續進行河湖治理,“三河三湖”水系連通取得明顯成效,溝渠治理惠及千家萬戶;美麗庭院、背街小巷等提升工程穩步實施……“濱河公園,風景如畫;惠賈渠邊,水清岸美。休閑的去處更多了,幸福的滋味兒更濃了。”通許縣居民李文中說。
“聚焦六方面重點工作任務,扎實開展城市綜合治理行動,通許縣上下正凝聚思想共識,匯聚奮進力量,以飽滿的熱情、必勝的信心、扎實的作風投入到這場攻堅戰中,勇當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開路先鋒排頭兵。”通許縣委副書記、縣長憨振強說。
以上圖片均由通許縣委宣傳部提供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