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資本場是亞洲的第三大資本市場,僅次于東京和上海。所以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都想去看看那里的江湖,少一個投資生涯的遺憾。江湖到處是黃金,但也無處不是坑,所以,在涉身其中之前,應該先對其有一個系統的認識,這需要我們下一定的功夫。
吃透一家公司,可能需要研究幾個月甚至幾年,同樣,完全了解香港資本市場也不是通過一篇文章就能做到的。所以,我們今天把話題縮小,僅從匯率的角度來認識一下港股投資。
有事沒事多看書,愛看書的人更好看。
大家都知道,內地投資港股的渠道主要有港股通和QDII基金,當然也有一些投資者會選擇直接投資港股,這涉及到辦香港卡或者入金和出金的問題,比較麻煩,這里就不單獨說了。QDII基金投資門檻低,通過天天基金app或者其他平臺都可以直接購買,起投金額通常可以小到100元。港股通渠道的要求稍高,需要你開通港股通賬戶,前提條件是開通前20個交易日的日均資產余額在50萬元人民幣以上,滿足此條件,一般可以通過炒股app線上直接開通。
很多有港股投資經歷的人都曾遇到過一個問題,就是通過港股通買入一只股票,一成交就立刻“巨虧3%”!這讓很多新手一頭霧水,其實,這只是由券商提前扣押3%左右的匯率保證金造成的。
對于港股通的匯率問題,我們應該了解兩個方面的知識,即港股的交易和交割制度、港股通交易匯率來源。
首先,港股(含港股通)允許無限次T+0交易,即當天買入、賣出的日內回轉交易。但T+2才能完成交割,所謂交割就是賣方把股票交付給買方,同時,賣方收到買方錢的過程。T+2交割,簡單地說,就是你當天賣出股票拿到的錢可以立馬買港股,T+2日可以用這個資金買A股股票,T+3日可以將資金從賬戶中轉出來。
再來看港股的交易匯率問題,還是從這3%的“虧損”說起,很多人最開始以為這是交易費率高造成的,實際上,這是港股通交易匯率造成的,并且,這個“虧損”只是表象,本身是不存在的。為了揭開這個“迷霧”,我們還得從人行匯率、參考匯率和結算匯率說起。
所謂人行匯率,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公布出來的匯率,主要作為銀行匯兌結算的參考。
參考匯率,即買賣股票時的一個臨時參考結算的匯率。對于港股通而言,這個匯率是在每個交易日開盤前公布的,提供方是相關的換匯銀行,我們通過上交所或深交所官網即可查到。買賣是雙向的,所以這個匯率也包括買入和賣出兩個參考值。交易所和境內券商對投資者資金的前端監控的依據就是這個參考匯率,簡單地講,就是當我們買進港股時,券商用的是賣出參考匯率來凍結人民幣,反之,當我們賣出時,使用買入參考匯率凍結。
上交所參考匯率、結算匯率查詢界面
結算匯率,就是我們用港股通買賣股票的實際結算匯兌比率,同樣包括買入和賣出兩項匯率指標。港股通按“凈額換匯、全額分攤”的原則,在當日收盤后,將所有的流入、流出資金進行軋差,再與結算銀行匯兌,而匯兌的成本是按照成交量分攤給所有交易者的。該換匯方式讓我們享有了和機構一樣的優惠匯率,比我們自行換匯劃算!
換匯時,交易所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雖然不會收取費用,但也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毫無顧忌地換匯,原因和簡單,大家去看看銀行結售匯的界面就知道了,匯率一般有三個價,即買入、賣出和中間價,這三者之間存在這一定的差異,這個差價就相當于銀行收取的手續費,所以,我們還是有一定的匯兌成本的。
這下,大家應該明白了,港股通的實際結算匯率是T+2日的匯率,即上交所T+1日顯示出來的匯率,正因為有交易日和交割日這個時間差,為了防止當日匯率大幅波動導致收盤后保證金不足,券商才會向買賣港股的雙方多收取這3%的保證金,也就有了這個“3%”的巨虧假象!所以,以后通過港股通買賣港股時,不要再被這個數據所迷惑了,我們只需要記住,日間參考匯率僅作為券商交易前端資金凍結和風險控制之用,真正的盈虧要在日終結算之后才能準確知道。
更重要的事情:后續一起學習,超越同齡人和昨天的自己。
關鍵詞: 通過港股通買入一只股票 一成交就立刻“巨虧3% 券商提前扣押3%左右的匯率保證金造成的 交割制度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