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今年以來,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注重基層社會治理亟待重視解決的問題,針對如何化解心理問題、疏解群眾情緒、做到預防在先,該區以“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的總體目標,積極構建規范有效的訴求表達、矛盾調處、權益保障、心理危機疏導干預機制,加強重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從源頭上預防各類風險,促進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建立全覆蓋服務體系。示范區依托區、鄉(場)街道、村(社區)三級綜治中心,設置三級示范區心理服務中心,組織心理服務工作者、社會工作者、網格管理員、人民調解員、志愿者等,對居民摸排各類矛盾問題,及時疏導化解。該區三級示范區心理服務中心利用老年活動中心、婦女之家、兒童之家、殘疾人康復機構等公共服務設施,為空巢、喪偶、失獨、留守老年人,孕產期、更年期和遭受意外傷害婦女,流動、留守和困境兒童、孤兒、殘疾人及其家屬等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健全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幫扶體系,引導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服務,為貧困弱勢群體和經歷重大生活變故群體提供心理健康服務。
培養高素質專業團隊。示范區在培樣高素質專業團隊的工作中,一是對鄉(場)街道的工作人員進行社會心理服務的培訓,擴大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的工作廣度和普及度;二是對專兼職心理咨詢師和志愿者進行社會心理服務的培訓,增加社會心理服務的工作深度和專業度。目前,示范區發動8個鄉(場)街道的90名工作人員積極參與心理服務工作,示范區心理服務中心配備有22名專兼職心理咨詢師,其中6名是國內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團隊成員,心理咨詢時長均在2000小時以上。同時,全區80%以上的老師具有心理危機干預的經驗。示范區還對西湖街道、金明池街道等8個鄉(場)街道開展了15期心理健康和心理服務的培訓工作,培訓人次達500人次;該區積極組織心理咨詢師及志愿者的專業學習和心理督導活動。目前,該區開展心理咨詢師的“專業心理服務磨課”培訓,每周1次,共進行了40次;心理咨詢師的督導每周1次,共進行了40次;心理志愿者培訓每兩周1次,共進行20次。全區建立了志愿者服務隊伍,由各單位心理學愛好者組成,積極招募人員參與心理科普和服務活動。
渠道拓展廣宣傳。為了緩解疫情期間單調的生活,示范區組織開展 “疫路相伴,心有所依”的線上公益直播心理講座,直播點贊量高達220萬,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緩解了被隔離或被封控群眾的負面情緒。針對目前的社會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示范區以圖文、海報和視頻的方式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涉及性格個性、人際關系、心理困惑、情緒壓力、音樂心理療愈、生涯規劃、婚戀家庭、親子教育、臨床心理、精神障礙、青少年心理等17類科普知識,要求各鄉(場)街道每天不間斷推送心理科普文章。截至目前,共推送微信科普文章300篇,印刷心理服務宣傳手冊1萬冊,心理書籍閱讀1000余本,發布心理服務各類視頻150余次,累計受眾達32000余次,開展線上支持性團體輔導15場,觀看人數3000人以上,接受線上一對一心理咨詢190余次,有效為轄區群眾構建社會支持系統,提高了自我調適能力。
科技引領心理測評。示范區心理服務中心引進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第三代心理健康應用軟件——心理服務云平臺,包括心理量表、心理檔案、心理測評、心理健康預警、心理資源庫、心理體檢、心理大數據監控等。有效將心理服務的所有環節實現網絡化、移動化的全天候智能標準平臺,大大提升了心理服務的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共進行心理測評、心理體檢3萬余次。全市多所學校、醫院、鄉(場)街道都在使用本系統進行心理測評和心理檔案建立工作,居民心理健康檔案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關鍵詞: 心理服務 心理健康 心理咨詢師 社會心理 城鄉一體化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