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兩日來,許多身著志愿者紅馬甲、臂戴防疫紅袖標、手持宣傳小喇叭的老年志愿者忙碌在各個核酸采集點。紅馬甲顯示著他們堅守一線的身影,紅袖標象征著他們志愿服務的熱情,“積極主動、老有所為”正是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老年志愿者們的心聲。
在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各個核酸采集點,總能看到一頭銀發、精神矍鑠的老年志愿者,忙碌在社區抗疫一線,為小區住戶織起了一張防疫安全網。他們被居民們親切地稱為“銀發志愿服務隊”。
老黨員李桂玲、馬春明是城西街道新西門社區“銀發志愿服務隊”的隊長。兩人從退休后,就熱心參與社區各項志愿服務活動,無論是文明創建、環境衛生整治還是治安巡邏,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2022年以來,李桂玲和馬純明等社區“銀發志愿者”們一道全程參與新西門社區核酸檢測采樣點的志愿服務工作,參與服務總時長達800小時。熟悉“銀發志愿服務隊”的居民都給他們點贊,他們卻說,“年紀大了,但身體還算硬朗,社區就是我們的家,就想為社區做點啥。”
今年10月22日以來,家住大梁社區的陸志剛老人、翠北社區崔繼恒老人,每天早早來到社區穿上紅馬甲、戴上紅袖標,參與核酸檢測。在核酸檢測采樣現場,他們的干勁絲毫不輸小伙子,提醒大家保持兩米距離,引導居民出示健康碼,囑咐居民要戴好口罩,為核酸檢測采樣隊伍中的孕婦、學生等開通“綠色通道”……每一項核酸檢測采樣相關的工作細節,陸志剛、崔繼恒都熟記于心。每天服務近8個小時的他,盡管腰酸背痛,但也沒有動搖當志愿者的初衷,總是值守到核酸采樣結束才離開“崗位”。
在城西街道漢中社區、麗景社區,一批“60后”“70后”老黨員仍然堅守在戰疫最前沿。吳長春1968年入黨,黨齡53年;劉東風1982年入黨,黨齡40年;胡永貴1991年入黨,黨齡31年,他們是漢中社區“有名”的老黨員。由于熱心社區和黨組織工作,他們在黨員群眾中享有威望,鄰居把他們當朋友,也當兄長。“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我們老年人也要站出來,與社區居民同在,為保障社區安全、維護小區秩序發揮余熱。”吳老笑著說。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當得知麗景社區人手緊缺后,有著58年黨齡的蔡金才立即“請纓出戰”,要求加入到黨員志愿服務隊伍中。核酸采集現場個別人插隊引起矛盾,他及時進行秩序引導;社區部分居民不理解防疫措施,情緒激動,他耐心做思想疏導工作。“有事找蔡老,沒事也可以找蔡老”不單單是轄區居民們的口頭禪,也是小區居民的共識。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防疫一線不僅是青年一代擔當作為的沖鋒戰場,同時也是“五老”人員老有所為的奉獻平臺。示范區“銀發先鋒”們主動請纓、毅然沖鋒,以抖擻的精神堅守在小區服務口、戰斗在核酸采集點,成為全民戰“疫”中閃亮的銀發力量。他們信守誓言、對黨忠誠,始終做到全心全意服務人民;他們堅守初心、發揮余熱,用實際行動讓志愿“紅”越發閃亮。
關鍵詞: 城鄉一體化 城西街道 西門社區 漢中社區 麗景社區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