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全媒體記者汪少沖 通訊員朱廣志
杞縣柿園鄉前、后化寨村本是一個村,在清代開挖淤泥河(當時稱為永濟渠)時將村莊一分為二,河南岸為前化寨村,河北岸為后化寨村。這里是著名作家師陀先生的故里,還是名副其實的“英雄村莊”“紅色村莊”,從這里走出了王樂超、杜征遠、汪其生、王雨琴等20多位投身革命的英雄人物。
近年來,前、后化寨村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支部引領、黨員帶頭、鄉賢支持、群眾參與”的發展思路,深挖紅色資源,展示文化底蘊,切實把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優勢,推進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生態建設、文化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村莊綠化、亮化、美化、生態化水平,成為紅味濃厚、環境潔美、生態宜居的美麗紅色村。
前化寨村深入挖掘化寨村紅色資源的潛在價值,并結合新農村建設的設計規劃,充分發揮“黨建+紅色旅游”的引領作用,嚴格按照“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的原則,積極開展“紅色化寨·師陀故里”建設,著力打造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紅色樣板”,為村莊發展、村民致富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紅色動力”。目前,前化寨村已成為杞縣紅色旅游“新亮點”、美麗鄉村“新景點”,引來一些游客紛紛來此參觀“打卡”,增加了村集體和村民收入,助力了鄉村振興。
在大力推進紅色旅游助力鄉村發展的同時,前化寨村積極探索“黨建+鄉賢”鄉村振興新模式,堅持“黨建帶動、鄉賢互動、內外聯動”,以鄉情鄉愁為紐帶橋梁聚“賢能”、匯“賢智”、引“賢資”。該村的羅國華、羅國旗、王青嶺、杜美麗、羅占付、王永中等10多位新鄉賢,為了紅色化寨的建設和發展獻智獻策、捐款捐物。在短短一年里,編寫了近10萬字的《紅色化寨讀本》,創作了《魅力化寨我的家》村歌。特別是新鄉賢王青嶺,經常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從開封回到村里,義務講解革命人物故事,把故事折射的寶貴精神,轉化為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奮進力量,更大程度推動了鄉村振興。
“紅色資源是寶貴財富,我們要保護好、建設好、利用好,更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把我們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經濟優勢,為村民創造幸福生活。”前化寨村黨支部書記朱新國說。
后化寨村堅持黨建引領,以“五星”支部創建為契機,以創建“四美鄉村”和“五美庭院”為抓手,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引領作用。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活動,以“黨旗紅”帶動“志愿紅”,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共建“綠色美麗家園”。
在柿園鄉黨委、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后化寨村與前化寨村“紅色村莊”建設配套連在一起,大力實施村莊綠化、亮化、美化、硬化工程。按照“一村一品”要求,大力發展集有機種植、采摘體驗、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產業園區,并以“觀光農業”為依托,積極推進旅游產業發展。目前,該村村邊160畝空閑地已建成果樹采摘園,將3個廢棄坑塘改造成垂釣魚塘,村東頭30畝廢荒地建成公園和游樂園,整合拆遷后的“空心院”改造成村史館和民宿,發展壯大田園旅游產業。
后化寨村黨支部書記杜沖沖對村里發展充滿了憧憬。他說:“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利用閑置房屋及土地,積極打造特色林果種植、生態農業觀光采摘、民俗風情體驗、農家特色餐飲住宿的休閑農業項目和美麗鄉村景觀,真正讓游客體驗別樣鄉土情懷,真切感受到鄉村生態振興的魅力。”
談到前化寨、后化寨兩個村以后的融合發展,柿園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王志表示,兩個村將充分發揮“革命紅”和“生態綠”兩大優勢,共繪“發展融合”藍圖,真正讓紅色文化“活”起來、鄉村旅游“火”起來、特色產業“強”起來、村民腰包“鼓”起來、村民生活“富”起來,村里環境“美”起來,為鄉村振興增“底色”添“亮點”。
關鍵詞: 充分發揮 旅游產業 資源優勢 實實在在 村黨支部書記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