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全媒體記者朱朝星 通訊員李鄭巍報道“五星”支部創建以來,尉氏縣大橋鄉以“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力爭做強特色產業、拓寬就業渠道、促進農民增收,一幅產業興旺、美麗幸福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在該鄉馬莊村的農田里,一大片整齊劃一的現代化標準蔬菜大棚連綿起伏,大棚內的小香蔥、香菜郁郁蔥蔥,收割整理蔬菜的農民忙得不亦樂乎,南來北往的客商絡繹不絕。
馬莊村種植蔬菜歷史悠久,一直以來都是零散種植,不成規模,經濟效益低。該村抓住“五星”支部創建的契機,在尉氏縣委、大橋鄉黨委的領導下,選準產業方向,推進產業轉型,流轉土地120畝,大力實施“黨建+產業+鄉村振興”工程,與新德農專業種植合作社建立“雙棒”聯結機制,帶頭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采取“三位一體”運作模式,通過村“兩委”統籌管理、集體合作社種植銷售、農民入股并參與經營的管控模式,依托田譽利電商平臺發展訂單蔬菜,精準對接市場,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實現社會效應、市場效應、經濟效應相統一,讓群眾真正享受到了產業發展紅利。
目前,該村建有冬暖式蔬菜大棚33座、冷棚17座,主打種植小香蔥、香菜等高品質無公害蔬菜,年產值500余萬元,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收益可覆蓋全鄉30個行政村、監測戶75戶249人,每戶年增收5000元。
該鄉崗劉村,在“五星”支部創建的過程中,聚焦產業振興,在依托近年來第一書記、產業、移民后期扶持等項目資金發展壯大產業項目的基礎上,大力整合現有的3家養殖合作社和100余戶養殖戶資源,采取“黨支部+合作社+特色養殖”模式,形成了以肉羊、生豬養殖為主的經濟產業發展。通過整合資源,崗劉村目前年肉羊出欄能達2700只,產值405萬元;生豬出欄達3200頭,產值648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0萬元。收益覆蓋全鄉30個行政村脫貧戶、監測戶138戶323人,為每戶年均增收3600元,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特色產業興旺、就業渠道拓寬、收入穩定人心安。該鄉以“五星”支部創建為契機,以黨建為引領,突出產業發展,通過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吸引鄉賢返鄉創業,拓寬轄區群眾就業渠道,帶動群眾家門口就業。著力打造連片組團模式,已形成以十里鋪、周莊為中心,沿尉鄢路6公里1800余畝的優質葡萄發展產業帶;以崗劉、通院為中心,沿尉蔡路5公里存欄1.2萬余只的肉羊養殖及深加工經濟帶;以大槐樹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粉條為依托,流轉土地5000畝種植紅薯,整合4家粉條加工廠,形成年產值2000余萬元的粉條生產、加工、銷售產業帶;以馬莊為中心,輻射崔家村、要井村,建成1000畝的集大棚種植、陸地蔬菜生產、市場交易“三位一體”的集體經濟綜合試驗區。
如今,大橋鄉各行政村在“五星”支部創建的道路上,相互抱團取暖,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工程,著力打造產業興旺、生活宜居的鄉村美景,處處充滿著和諧奮進的發展氛圍。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