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雷宇 汪少沖
今年以來,杞縣紀委監委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題主線,聚焦監督執紀問責主責主業,在堅持好傳統、好做法的基礎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不斷推動理念思路和制度機制與時俱進,讓監督更加規范有力有效。
探索“室組地”聯動機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實現“1+1+1>3”效果
“今年以來,杞縣紀委監委共處置問題線索423件,立案222件……”近日,杞縣紀委監委通報了全縣執紀審查工作進度。這是杞縣紀委監委充分發揮“室組地”聯動作用釋放監督效能的成效之一。
今年以來,杞縣紀委監委持續推動委機關相關部室與派駐紀檢監察組、鄉鎮(街道)紀(工)委等形成監督合力,推動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實現“協同作戰”。該縣紀委監委按照“就近整合、優勢互補、有利工作”的原則,將全縣21個鄉鎮(街道)劃分為5個片區,建立“縣紀委常委(監委委員)+監督檢查室+派駐紀檢監察組+N個鄉鎮紀委”的片區協同作戰機制,統一調配執紀調查力量,有效整合執紀審查資源,提高基層執紀監督審查調查工作質量。
為保障協作區規范運行,該縣紀委監委制定《杞縣紀檢監察系統執紀監督審查調查協作區工作規定》《鄉鎮紀檢監察協作區辦案工作實施意見》,對協作區工作職責、辦案范圍、辦案安全、日常管理提出明確要求,并建立協作區工作例會、學習培訓、考核評估等相關制度,形成了協作聯動、程序規范、運轉高效的工作格局。
打造“辦不成事”監督窗口撬動“小支點”解決“大問題”
“來訪起身迎,待人要熱情,事由耐心聽,臺賬記完整。”在杞縣行政服務大廳“辦不成事”監督窗口側墻上,張貼著這樣幾條標語,目的是時刻提醒窗口服務人員要端正服務態度、注重服務質量。
為破解“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痛點難點問題,疏通“辦事中梗阻”,杞縣將“辦不成事”監督窗口建設納入全縣四大班子聯席會點評通報,并作為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指導職能部門建立“好差評”工作機制,對“辦不成事”問題發生最多的窗口及工作人員取消評先評優資格,激勵轉變工作作風,提升辦事效能。
“辦不成事”監督窗口帶班領導每天對值班人員的日常工作進行督促檢查,落實“首問負責制”,對“辦不成事”監督窗口受理的問題,實行閉環管理,按照制定臺賬、接收登記、分類處置、限時辦結等4步流程處置。
截至目前,“辦不成事”監督窗口共接待咨詢反映問題群眾500余人次,現場為群眾答疑解惑500余條,受理企業和群眾反映問題28件,辦結率100%、群眾滿意率100%。
創新“清廉村(社區)”建設
規范基層“小微權力”運行
杞縣紀委監委結合縣域工作實際,積極探索建設“清廉村(社區)”的新路徑,建設“清廉村(社區)”,助力鄉村振興。該縣紀委監委著力打造“清廉班子”,培養“清廉干部”,推行“清廉村務”,倡導“清廉民風”,努力營造基層組織堅強有力、黨員干部清正勤勉、鄉村治理規范有序、家風民風淳正向善的良好氛圍。
該縣紀委監委從正向、反向、特色3個維度,明確“清廉村(社區)”建設標準,并按照“權責對等、分類有序、強化擔當、監督有效”原則,制定村級干部廉潔履職“小微權力清單、履職干事清單和履職負面清單”,突出有位必有責、有責必擔當、失責要追究,有效解決權力運行不夠規范等問題。
為督促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廉潔履職,該縣紀委監委印發《關于村(居)干部受到處分或組織處理與工作報酬掛鉤銜接的實施辦法》,對村(居)干部受到組織處理、黨紀政務處分后工作報酬受影響的各種情形進行詳細規定,充分發揮村(居)干部績效管理運用的導向和激勵作用。截至目前,該縣已有100名村(居)黨員干部因受到黨紀政務處分或組織處理被扣減工作報酬,涉及金額38.754萬元,有效實現了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