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全媒體記者魯杰報道“把舉重的卡片挑出來。”“就是這張,真棒!”9月5日,蘭考兒童康教中心一間教室內,坐成一排的7名特殊兒童在一名康復治療師的引導下,高興地跑到前面的一張桌子上,挑選著治療師說出的每一張卡片。
“這幾名孩子在這里康復治療效果良好,今年幼兒園開學后就可以和正常小朋友一起上學了。”該中心負責人張秋紅一邊向該縣殘聯理事長秦趁義介紹著康教中心32名特殊兒童的情況,一邊激動地說,殘聯創造性開展“康教融合”教育新模式,全面滿足殘疾兒童身心健康發展需求,為“折翼天使”圓夢。
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特殊兒童一直廣受關注,單純依靠家庭教育,他們依然很難正常融入社會。如何促使特殊兒童更好地融入社會?該縣殘聯在探索“兩不讓一到位”工作法(不讓兒童家長多跑路,不讓兒童家長墊付錢,政策宣傳到位)的同時,結合當地實際,創新出“康教融合”蘭考模式,把“康復不是目的,進一步接受教育是關鍵”闡述得更加深刻,并逐步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殘聯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殘疾兒童“康教融合”救助工作新格局。
秦趁義表示,該縣為推動疑似殘疾兒童信息共享,建立“康教融合”的運行機制,由殘聯牽頭,整合教育、衛健、醫保等部門資源,全面掌握疑似殘疾兒童信息,建立殘疾兒童數據庫和個人檔案,實現信息共享,開展殘疾兒童隨訪和跟蹤服務。具體工作中,該縣實施三線篩查上報制度,對收集的疑似殘疾兒童信息進行梳理分類。組織康復機構康復專業人員組成篩查小組對兒童進行篩查診斷評估,對篩查出的各類殘疾兒童建立檔案,及時干預,并進行早期康復。同時建立醫療康復與特殊教育相結合的“康教融合”示范點,整合出康復醫療團隊和幼教力量,于2021年12月30日,在該縣殘聯五樓建立“康教融合”示范點(蘭考縣兒童康教中心)。中心以“日托”模式,通過“康復+教育”相融合形式,對特殊兒童進行邊康復邊學習,在取得階段性療效后,讓孩子進入幼兒園和正常孩子一起學習生活。
康教結合模式為日托制,包含三餐兩點。中心康復醫療團隊為康教中心兒童制訂個性化康復治療方案,定期邀請省級以上康復專家對康復師進行培訓,并為康教中心孩子評估診斷和優化康復治療方案。學前教師定期進行特教培訓,為康教中心的孩子制訂個性化教學計劃并及時優化調整。實行季度評估制,根據孩子康復效果,結合特教教師教案意見,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和教育方法、內容。根據孩子能力實行分班制,康復治療與教育穿插式進行,打破以往的單純在醫院康復治療模式,真正達到“在情景中康復、在康復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的效果。孩子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康教融合”后,經評估達到入幼兒園標準時,由康復老師帶領孩子進入幼兒園學習、生活。
據了解,截至目前,該中心現有32名特殊兒童在康復、學習,已有3名兒童經康復治療后走進幼兒園。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