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全媒體記者 朱朝星 通訊員 朱利偉
“他家的葡萄顆顆飽滿、口感純正,好多品種的葡萄還沒到成熟期就已經被提前預訂了,是名副其實的‘金葡萄’。”說這話的是來購買葡萄的顧客。近日,他從尉氏縣城開車來到大橋鄉周莊村的葡萄園,就是為了能買到當天剛剛采摘的“陽光玫瑰”葡萄。
這家葡萄園的負責人叫高建設,是大橋鄉周莊村村民。高建設告訴記者,今年部分早熟的品種已基本售罄,成熟期較晚的品種,好多已經被顧客提前預訂了,葡萄的銷量非常好。高建設今年種了近50畝葡萄,畝均產量1000多公斤,預計總收入可達100萬元。種植葡萄不僅讓高建設的“錢袋子”鼓了起來,還吸納了周邊群眾前來務工。“七八月正值葡萄的成熟期,園里需要人手,正好我家就在旁邊,離得近既可以照顧孩子,還能賺點‘外快’。”正在采摘葡萄的困難群眾許秀麗樂呵呵地說。據悉,在農村長大的高建設深知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的不易,為幫助困難群眾改善生活,他和妻子決定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吸納周邊村莊的脫貧戶等在園內務工,忙時可帶動20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共同致富。
高建設的葡萄園僅僅是大橋鄉鄉村振興的小小縮影。今年以來,大橋鄉認真落實開封市“十鏈百園千基地”的發展思路,堅持產業為基,精心謀劃產業項目,立足各村資源稟賦,以土地流轉、連片開發的模式,全力打造“兩帶三園一區”,逐步形成以十里鋪、周莊為中心,沿尉鄢路6公里的優質葡萄發展產業帶;以崗劉、通院為中心,沿尉蔡路5公里的肉羊養殖及深加工經濟帶;以大槐樹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粉條為依托,流轉土地5000畝種植紅薯,整合4家粉條加工廠,組建年產值2000萬元的粉條生產加工銷售產業帶;以馬莊為中心,建成1000畝的大棚、陸地蔬菜生產、市場交易“三位一體”的集體經濟綜合試驗區,堅持以產業振興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