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趙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0年脫貧的通許縣四所樓鎮任寨村,在村“兩委”班子帶領下,接續奮斗,提升人居環境,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著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產業振興,讓任寨村煥發鄉村振興新氣象。
走進任寨村,排排房屋坐落有序;寬闊、潔凈的水泥街道,街道兩邊的樹隨風搖曳,美麗鄉村的幸福氣息撲面而來……看著不遠處正在打掃街道、清運垃圾的村保潔小組,任寨村黨支部書記蘆永軍告訴記者:“為了保證居住環境潔、凈、美,我們建立了長效機制。一是由公益崗、黨員、村民20人組成兩個保潔小組,每天早、中、晚收集、清運垃圾,打掃街道,確保垃圾打掃清運及時;二是每周四開展集中清掃活動,村干部帶頭對全村的衛生死角進行清理,全面提升;三是把‘門前三包’不折不扣落實到戶。村里環境衛生要美,家庭庭院更要美。我們堅持環境‘雙提升’,也就是村里環境、家庭環境同時美起來,做到表里如一。只有村里、家里都美了,才算真美。”蘆永軍向記者介紹,“我們開展了‘五美家庭’評選活動,對當選的家庭進行掛牌表揚,對落選的進行揭牌。現在,任寨村80%以上的家庭都接近‘五美庭院’標準。”
記者走進“五美家庭”李經艷家,看到院內家什擺放整齊有序、干凈整潔,幾簇月季點綴得恰到好處,陣陣花香沁人心脾。進入客廳,窗明幾凈。“現在,我們村民非常注意維護村里和家庭的環境衛生。誰家的牌被揭掉,丟人呀!”正在澆花的李經艷笑著說。
產業興則經濟興,經濟興則村民富。走進任寨村特色農業產業園的西瓜大棚,綠意盎然的西瓜藤鋪滿地,一個個翠綠的西瓜看起來都有五六斤,在瓜藤的掩蓋下若隱若現,就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合奏出鄉村振興華麗的樂章。
正在棚內采摘西瓜的脫貧戶毛素芝告訴記者,今年近50歲的她,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外出務工,在村里的安排下,來到產業大棚幫忙干活。當問起她在這里的收入時,她高興地說:“在這里每天勞動時間不長,有六七個小時。強度也不大,每月能掙2000多元。”
“像毛素芝這樣在大棚內務工的脫貧群眾有30人,他們人均月收入在2500元左右,一年能干七八個月。”蘆永軍說。
據了解,在村“兩委”的大力爭取下,在上級部門政策資金的支持下,2020年任寨村修建了22座產業大棚,以租賃經營的方式承包給致富帶頭人和有種植經驗的農戶,發展反季節蔬菜、瓜果等特色種植,吸引村里的脫貧群眾就近前來務工、就業,這樣既解決了承包戶勞動力問題,又有效促進了部分脫貧戶就近選擇就業,增加了經濟收入,使脫貧攻堅成果持續穩固提升。
現在,任寨村產業發展以產業大棚為支撐,輻射帶動菊花種植、蓮藕種植,形成特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吸收村里230多人就近務工。“2021年,任寨村集體經濟收入21萬元,人均年純收入11380元。產業發展富了村民、富了村里,促進了鄉村振興。”蘆永軍說。
脫貧后的任寨村,并沒有停止不前,而是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接續奮斗,踏步向未來。2020年,蘆永軍墊資29萬元,為村里修建了近2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2021年,爭取資金200多萬元,硬化了村里的背街小巷40余條,實現了水泥路全覆蓋;爭取資金新打機井37眼、新增變壓器7座,使全村2400畝耕地成良田;在村里鄉賢的支持下,籌措41000元,為全村安裝了110盞路燈;2022年,村里又協調50萬元修建下水管道,解決了全村污水排放問題……目前,110畝的坑塘種植蓮藕項目正在規劃建設中。
幸福是干出來的。脫貧只是幸福的起點,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干,要干出精彩。“下一步要以‘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為抓手,以‘五星’支部創建為契機,努力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發展鄉村休閑旅游農業,讓產業興起來,讓鄉村美起來、富起來!”說起今后的發展,蘆永軍信心滿滿。
關鍵詞: 的支持下 環境衛生 反季節蔬菜 輻射帶動 恰到好處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