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朱朝星 通訊員李姍
(資料圖)
小陳鄉黨委書記高振山、圉村第一書記張境文正在向西瓜種植戶了解情況。全媒體記者 朱朝星 攝
6月28日,走進尉氏縣小陳鄉圉村第一書記瓜棚里,時不時傳來一陣陣歡快的笑聲,村民們正汗流浹背地在瓜棚里卸西瓜,忙得熱火朝天。
“今年西瓜行情不錯,能賣上好價錢,村民們還等著我傳授種植經驗呢,帶領鄉親們增收致富,增加村集體收入是我的責任和使命。”小陳鄉圉村第一書記張境文在瓜棚里說。
2021年9月,在尉氏縣發改委剛參加工作的張境文得知單位要調整派駐小陳鄉圉村第一書記的消息后,便自告奮勇找領導要求去駐村。到任后,張境文發現,圉村的村集體經濟和產業持續發展還需要進一步壯大,于是,為進一步促進村內農業增效、群眾增收、村集體經濟壯大,經過多方調研、多方考察,她決定帶著村民脫貧致富種西瓜!
“從小在縣城長大的孩子會種地嗎?”
“皮膚細白、身材消瘦,還是個女娃,能行嗎?”
鄉親們的質疑聲并沒有打消張境文的積極性,由于缺乏種植經驗和技術,也為了避免因為技術不成熟而造成損失,她專門聘請一位西瓜種植專家每天到現場進行指導。
既然已經決定種西瓜,就要立馬切換成農民身份。不管晴天雨天、白天黑夜,張境文守著20畝瓜田和1萬株瓜苗度過了整整161天。從最初的土地流轉、搭建大棚、平整土地到外出學習、瓜苗移栽、施肥培育、蜜蜂授粉、對花坐果,到最后西瓜成熟,上市售賣。每個環節她都參與其中,并將整個種植過程進行了詳細的記錄。從瓜苗移栽到成熟這短短的85天里,張境文整整瘦了15斤,她自嘲道:“能掌握到全面的西瓜種植技術還能瘦身,簡直是一舉兩得呀!”
2022年5月初西瓜上市,張境文利用線上線下兩種銷售模式助力銷售。“線上+線下”的聯合銷售模式解決了所有西瓜的銷路難題。今年瓜田產量約5萬公斤,預計增加村集體收入30萬元左右。
“有張書記在,我們奔小康沒問題!”圉村脫貧戶高學禮說。
“第一書記種瓜,種的不僅僅是瓜,還有對村集體的長遠謀劃。我希望掛職結束后,給老鄉們留下的是種植技術和致富經驗。”張境文在瓜田間充滿希望地說。
關鍵詞: 第一書記 集體經濟 領導要求 剛參加工作 熱火朝天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