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全媒體記者朱朝星 通訊員睢建民
在尉氏縣一些公益活動現場,總能見到一位身穿紅馬甲的中年婦女——尉氏縣志愿者協會婦委會主任李軍玲。她帶領姐妹們從事社會公益活動的事跡數不勝數。
1972年出生在尉氏縣朱曲鎮盧莊村的李軍玲,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風教育,養成了樂善好施的習性。2019年,她加入尉氏縣志愿者協會,干一行愛一行,以自身的感召力將眾姐妹團結起來,主動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為政府部門分憂,為基層百姓解愁。
2020年門樓任鄉宋莊村農民栽種的30畝大桃滯銷,眼看就要爛在樹上,她聽說后立馬組織姐妹們去宋莊村,搬著沉重的籃子到地里收摘新鮮大桃,裝箱運回縣城,發動志愿者和親戚朋友按市場價團購,很快將大桃銷售一空。去年冬季,縣城偏西的申劉村菜農馬園園家種植的幾大棚青菜賣不出去,李軍玲召集眾姐妹進菜棚將馬家種植的生菜、菠菜、芫荽和蒜苗收割拉進縣城,冒著寒風在人民廣場賣菜,連續3天將蔬菜賣完,為馬家挽回經濟損失兩萬余元。
最令人感動的是,去年“7·20”洪澇災害發生后,住在縣城北環的李軍玲被積水圍困,她蹚著淹沒膝蓋的積水奔赴志愿者集結地點,像男同志一樣泡在水里疏通淤塞的下水道口,雙腳被泡脹。莊頭鎮幾個村子村民被洪水圍困,一天沒吃東西,她和志愿者緊急籌集一些饅頭和方便面,開著鏟車逆流而上。湍湍洪流將道路淹沒,有的地方路基被沖塌了,鏟車如孤舟逶迤難行,隨時都有翻車的危險,她和志愿者的心都懸到了嗓子眼,此刻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把救災食物快點送到災民手中。她和志愿者連續奮戰十幾個小時,直到凌晨一點多鐘,將攜帶的食物全部發放給被困村民,才摸黑返回縣城。
河堤的險情剛排除,志愿者又接到求助,外地大量救災物資調運尉氏縣,急需人員卸車轉運。15米長的半掛大卡車排成“長龍”,這讓她心急如焚,不顧自己做過手術的身體,帶頭扛面袋、搬箱子,每天汗如雨下,累得氣喘吁吁。她一直堅持到8月1號,雙腿腫的實在邁不開腳步,被送進醫院輸液補充體力,仍然惦記著轉運救災物資的事情。
這就是人們心目中李軍玲的形象,性情溫和、不善言語,干任何事情都是少說多做,不遺余力,以無私的奉獻精神贏得人們的尊重,彰顯出新時代女性的巾幗風采。
關鍵詞: 救災物資 氣喘吁吁 汗如雨下 樂善好施 干一行愛一行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