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街巷,是一座城市最直觀的文化名片。作為城市公共空間,它不僅承載著社會的多元功能,也決定著居民的生活品質。6月19日-6月20日期間,成都市治理辦開展了“迎大運·遇見最美街區”暨第一批市級“美麗街區”實地驗收評選工作。6月19日,成都市城管委組織有關市級部門、專家評審團、市民代表團一起走進美麗街區,聽聽市民群眾心中的“美麗街區”是怎樣的,實地感受“美麗街區”。
(資料圖片)
家門口就能逛的“打卡地”
“經過治理之后,地面干凈,停車方便,街區還增加了健身設備。”面對治理過后的金牛區撫琴西南街,市民代表劉佳文表示自己真切感受到生活幸福感提升了。
位于成都老西門的撫琴西南街片區,緊鄰一環路西三段,該片區房屋由于建設年代較為久遠,逐漸老舊,配套缺失,居民生活品質下降,一度被居民戲稱為“稀爛街”。
“自治比整治重要,功能比景觀重要。”撫琴街道辦事處主任張正強在活動現場介紹,街區改建并不難,難的是如何維持好后續運營。秉承“以改促治、多元共治”的工作理念,撫琴西南街緊扣“兩拆一增”工作要求拆除圍墻、違建40余處,增綠200余平方米,對街區150平方米的強弱電箱實施了美化治理等。
街區變了模樣,但老街的韻味和市井氣息沒有變。在撫琴西南街片區行走,除了嶄新的道路和社區公共配套中心,還能看見理發和修鞋的師傅們。街巷深處,街區挖掘保留了30余年“遛鳥杏園”“露天茶館”等老成都在地文化根脈……
改造后的西南街,如今每天人氣爆棚,引來不少游客體驗“老西門”煙火氣。撫琴街道綜合執法中隊中隊長唐浩淇向記者介紹,撫琴夜市現在也算得上網紅打卡地了,“我們通過引進第三方運營機構進行夜市管理,既解決了周邊居民生活需求問題,也讓老街煙火氣得到了提升。”
緊鄰成都中醫藥大學的棗子巷經過整改后,風貌同樣由老舊向美麗宜居轉變。沿街51棟建筑立面打造美化,引進的五行火鍋料理、盛元堂、杏林春堂等中醫藥文化品牌,都和主打中醫藥文化特色街區顯得相得益彰。此外,270余米風情廊道、2處中醫藥文化墻、“蒲公英燈光花海”……穿行棗子巷,隨處可見中醫藥文化元素,美得有底蘊、有歷史,也有文化。
除了金牛區撫琴西南街、棗子巷,還有青羊區祠堂街、龍泉驛區十陵街道、新都區香體街等都是此次“美麗街區”走訪驗收評選的點位。據了解,今年以來,成都市已經啟動34個市級“美麗街區”的創建工作,其中13個涉大運會“美麗街區”已創建打造完成,今年剩余的21個“美麗街區”預計將在12月全景呈現。
何為“美麗街區”?關鍵要“六美”
記者從市城管委了解到,按照今年4月市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文件印發的《成都市“美麗街區”創建工作方案(2023-2025)》,2023年至2025年,成都將創建100個市級“美麗街區”,同時,每年評選10個市級“最美街區”。怎樣才算“美麗街區”,“美麗街區”是否有標準?
市城管委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對于真正生活在街區的居民而言,“美麗街區”不僅意味表面的整潔、美觀,同樣還應該落實到居民生活中,讓居民享受到更多能提升生活品質的公共服務。據介紹,“美麗街區”的創建,要符合“六美”標準,即:衛生美、秩序美、設施美、形態美、風尚美、智治美。這“六美”標準分別有具體的細化指標。“我們始終堅持把服務民生放在第一位,‘美麗街區’的創建打造,首先是創新管理方式解決街區內存在的城市頑疾,比如違法建設、餐飲油煙擾民等,同時也要提升街區內各類公用設施的品質,更要運用好城市美學,營造具有藝術性的街景。”
“美麗街區”是城市名片,也是現代化城市管理的“樣板間”,是以點帶面來提升城市整體環境品質的示范標桿。據悉,今年創建的第一批“美麗街區”都是大運會場館、線路周邊的街區,既有龍泉驛區十陵街道大運村片區,也有錦江區太古里商業旅游街區、成都高新區玉林西路街區等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網紅打卡地”。
文/杜玉全 昌娟
編輯/倪家寧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