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日前,今年首批“陽澄湖1號”大閘蟹大眼幼體苗種順利抵達蘇州市相城區度假區(陽澄湖鎮),近4000斤大眼幼體蟹苗在相城安家。“陽澄湖1號”大閘蟹是近年來相城區與蘇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合作研發培育的新品種,按群體選育方法,已連續選育到第七代,具有生長快、抗病強、性狀穩定等特點,今年正在申報國家水產新品種。
“陽澄湖1號”扣蟹培育基地負責人表示,“大閘蟹屬于洄游動物,只能在淡水與海水的交界處進行繁殖,所以我們在南通如東建設了蟹苗繁育基地。一般在5月上旬,蟹苗發育成大眼幼體階段時,我們立即運回蘇州,放養到標準化扣蟹池塘里進行培育。”這些大眼幼體將經過9-10個月的生長發育,變身扣蟹,再經過7-8個月的養殖,才能登上餐桌。
相城區蟹種養殖面積約2000畝,在5月中旬之前,還將有5000余斤大閘蟹大眼幼體蟹苗陸續運輸到位。據統計,今年相城全區水產養殖總面積3.76萬畝,其中作為主導養殖品種的大閘蟹養殖面積達3.56萬畝(含扣蟹培育)。相城區農業農村部門也在種源開發、擴大品牌效益、培優市場環境和科技賦能等方面持續發力,并計劃依托陽澄湖大閘蟹產業基礎優勢,線上線下共同推動,持續做精做優陽澄湖大閘蟹產業。目前,相城區正在實施陽澄湖沿線區域高標準池塘綜合提升工程,配套建設池塘與尾水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加快推動智慧生態漁業水平提升。
此外,相城區還堅持以科技推動種業振興,大力實施“陽澄湖1號”系列新品種研發培育工程。在推進“陽澄湖1號”中華絨螯蟹認定工作的基礎上,相城區還將研發培育“陽澄湖1號”青蝦、羅氏沼蝦和鱸魚等新品種,通過形成相城區“陽澄湖1號”系列水產新品種培育體系,提升特色產業競爭力,加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步伐。
通訊員 張新培 尹曉靜 葉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梅方瀅
校對 王菲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