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進行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月13日晚,位于蘇浙皖三省交界的皖南小城廣德,站內機聲隆隆,劃破深夜的寂靜。22點52分,57955次鋼軌探傷車準點開車。車內燈火通明,李曉月和同事緊盯著顯示屏。每分鐘250幀的波形圖從眼前不停劃過,他們要從中捕捉鋼軌傷損情況的微小信息。
春運期間,列車開行密度大,鋼軌經過長期、頻繁的動荷載碾壓和環境等影響會出現裂紋、不規則磨耗等損傷,需要及時對鋼軌進行探傷檢測,確保鋼軌“健康”。
28歲的李曉月是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大機運用檢修段鋼軌探傷車間探傷工。當天,他們的任務是利用鋼軌探傷車對京港高鐵廣德南至諸暨間近200公里的高鐵鋼軌進行春運安全“體檢”。
鋼軌探傷車具有自動探測、實時數據反饋和傷損提示功能,被稱為探傷“機器人”。眼前的這臺“機器人”是國產化探傷車。班長張超告訴記者,這臺探傷車采用目前最先進的2D激光自動對中技術,實現了普速鐵路探輪偏移標準差2.33毫米、高速鐵路探輪偏移標準差0.78毫米的控制要求,解決了高速檢測中探輪自動對中的關鍵技術難題。
“鋼軌傷損具有隨機性,在探傷過程中,我們要目不轉睛地盯控記錄,并加大對道岔區域、長大橋隧、鋼軌焊縫等關鍵部位的檢查力度?!崩顣栽抡f,如有明顯的傷損圖形,就要第一時間聯系兄弟單位工務段進行現場復核確認,以確保不錯判、不漏判一個可疑點。
14日凌晨0時45分,57955次探傷車通過杭州東站?!澳憧催@個B型圖,這里有幾個紅色的45°柵格,正常情況下它們不該出現在這個位置,可能存在傷損或蛇形磨耗?!睆埑磉叺谋O控人員說。
1時50分,探傷車抵達諸暨杭長場,沿線鋼軌數據收集完畢。李曉月和他的同伴觀看了近5萬幀波形圖,發現4處疑似傷損。檢測室里,繃了一宿的弦終于松了下來。
張超告訴記者,一臺探傷車就是一個班組,7名工友吃住和工作都在一輛車上,每個班組每天大約要檢測200公里。一趟下來,要不間斷地盯控鋼軌反射的波形圖5萬余幀,一待就是十幾天。
“車上過年那是常事!”張超說,“不能陪伴家人難免遺憾,但為了鐵路安全暢通,為了旅客美好出行,值得!”
(本報記者 顏維琦 本報通訊員 宇汝軍 陸應果)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