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給華語樂壇尋覓一個“偉大的開端”,那故事的伊始,一定繞不過鄧麗君的名字。
1982年,29歲的鄧麗君解除婚約,選擇繼續(xù)自己的演藝事業(yè)。
當她的感情再次回到“原點”,事業(yè)卻來到了前所未有的“頂點”。
(資料圖片)
這年2月,她參與制作了華語流行樂壇第一張以古詩詞譜曲的專輯《淡淡幽情》,這張唱片也在日后被評為其“歌唱事業(yè)的最高成就”。
那首雋永流長的《但愿人長久》,正是出自此張專輯。
她在香港寶麗金唱片公司唱片銷量累計達到500萬張,創(chuàng)下華人歌手唱片銷量紀錄。
那個過去被誤解的“靡靡之音”,如今成了再難逾越的“樂壇符號”。
但以上種種這般,都不過是鄧麗君的一面而已。
一如每當人們提起“鄧麗君”這三個字,一張“標準初戀臉”女星的模樣便會躍然眼前。
可當我們揭開她那“不為人知”的B面,才會驟然驚覺:
原來鄧麗君從來都不是那個男性視角下一臉端莊的清純美人。
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來到2022年的今日,或許我們才真的得以讀懂了那份獨屬于她的勇敢與超前。
如果說,是鄧麗君成全了那個年代。
那么,亦是你我錯過了那個年代。
有人說,80年代最時髦的三件事,是:
聽鄧麗君、燈下讀瓊瑤、電影里看林青霞。
只是如今再刷瓊瑤劇,已是不堪回首:
種種毀三觀的劇情,簡直騙慘一代人。
而“玉女掌門人”林青霞,更是早已息影從文:
● 退圈28年,如今的林青霞
有錢有閑,仙鶴相伴,不問世事
唯獨一代歌后鄧麗君,熱度不減,時髦依舊。
曾有人言,“哪里有中國人,哪里就有鄧麗君的歌聲”。
但兔姐最近發(fā)現(xiàn),只要有鄧麗君的地方,就有爆款短視頻。
不論打開B站或是抖音,有關鄧麗君剪輯視頻的熱度,甚至超過了甄嬛傳和卡塔爾世界杯。
● B站上,關于鄧麗君剪輯視頻的播放量直逼千萬
過去讓爸爸們年輕時集體癡迷的甜歌女神,如今靠著腿和葷段子,再度圈粉無數(shù)。
這位姐在20年前開的車,怕是今天的你聽了都得羞紅臉。
她的好友凌峰更是在一次訪談中親口爆料,“開黃腔”的鄧麗君,比起“污神”費玉清來說,也就只差一線而已。
鄧麗君的甜美人設,這就“崩塌”了?
作為紅遍天下的一代歌后,鄧麗君的歌走過了8090年代的青春,李宗盛在形容她時,說:
“很多人是奇跡,但唯有鄧麗君可以稱為傳奇。”
二十七年了,鄧麗君到底憑什么還可以在今天C位出道?
年少不知鄧麗君。
只聞她“人美心善歌動聽”。
如今在重新認識這位女神后,兔姐也是沒想到:
這么酷的girl,怕不是穿越回去的吧?
娛樂圈初代搞笑女,非她莫屬
傳統(tǒng)印象里,鄧麗君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
畢竟,生來一張清純娃娃臉、嗓音又甜美的她,實在太符合男性審美下的美人。
于是這些年,鄧麗君被人們推上神壇。
好似女神就該“不食人間煙火”一樣。
但真實的她,其實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可愛、更有趣,也更好玩。
微博上,曾有一則#沒想到鄧麗君這么古靈精怪#的tag突降熱搜,引起萬人共鳴。
B站上,也有一條名為《終于找到我爸癡迷鄧麗君的原因了……》的視頻,不止播放量超過了900萬,彈幕亦是被無數(shù)95后、00后發(fā)出的“哈哈哈”一整個霸屏。
誰能想到,一代甜美歌后,竟是娛樂圈初代搞笑女?
比方說,有首火遍了大江南北的臺灣民歌,歌詞是“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但到了鄧麗君這兒,只見她叉起小腰,就俏皮地把歌詞改成了“阿里山的姑娘沒有一個漂亮,只有我鄧麗君最漂亮”。
傲嬌范兒信手拈來,懟起人來自然也不在話下。
一曲唱罷,鄧麗君拿起話筒滿臉真摯地說:
“當您聽了這首歌,覺得我唱得不錯的話呢,希望您多給我一點掌聲,如果...您覺得唱的不好的話呢...那你自己上來唱好了。”
臺下眾人先是面面相覷,隨后便是掌聲雷鳴,接著更是笑聲連連。
一梗拋出,就將現(xiàn)場氣氛直接烘至高潮。
沒想到吧?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你行你上啊)的梗,你君早在20年前就玩上了!
“懟”粉絲不過癮,自黑起來的鄧麗君也煞是可愛。
她本來有句歌詞是“獨夜無伴守燈下,春風對面吹,十七八歲啊未出嫁”。
但唱到“十七八歲”時,鄧麗君突然停了,然后一本正經(jīng)地說“這里應該改一下”,于是她一邊傷心疾首地唱出“三十幾歲呀未出嫁...”,一邊轉(zhuǎn)身用手捂起了額頭。
一首閩南語抒情歌謠《望春風》,讓鄧麗君唱出來,竟是又心酸又好笑。
真正的酷girl,不但敢當眾調(diào)侃自己是“大齡剩女”,就連吐槽起本人的唱功來,也是絲毫不留情面。
當看到電視機里傳來自己的演唱畫面,鄧麗君開口就diss道:
“哪有這種人,叫人家買唱片,還唱的那么難聽!”
偶像包袱?不存在的。
當然,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要數(shù)她的“君君三連”:
你姓什么?
幾歲?
干什么的?
以致后來,鄧麗君每每跟男觀眾互動,口頭禪都變成了:
“哎,你有沒有結婚啊”。
倘若得知人家已婚,她就會立馬佯裝生氣,再擺出一副“鄧麗君式失望”的神情說:
“結婚了那你還跟我講你姓什么,你幾歲干什么呢。”
● 別問,問就是結過婚了
你君的撩粉方式,也不只有“死亡三問”。
比如剛問完一位劉先生失敗(不是)后,她就即興開啟了花式撩粉模式:
“謝謝大家送給我的花,
還有沒有啊?”
● 1980年慈善演唱會上
不僅演唱會上常cue粉絲,惹得臺下眾人哄堂大笑。
要說唯一能跟費玉清比“開黃腔”的女明星,至今那還得是鄧麗君。
在《帝王花》唱至“偷偷望”時,她在尾音處將調(diào)一揚,直叫人心醉,由于唱的又是咸濕版(廣東話“好色”的意思),結果剛唱到一半,鄧麗君自己就笑得唱不下去了,最后只得報以羞赧一笑。
正因為無所介懷,她才會如此坦蕩,落落大方。
你或許尚不知曉,在那個觀念閉塞的年代里。
第一個敢穿著大露背流蘇超短裙暴露在大眾面前的姑娘,正是鄧麗君。
臺上,她會穿一身亮片緊身裙,跟男舞伴火辣熱舞,甚至上演現(xiàn)場脫衣。
臺下,她也會散著頭發(fā),穿著超短褲,在人群中騎著單車招搖過市。
鄧麗君從來都不是那個男性視角下一臉端莊的清純美人。
相反,在那個女孩子只要露胳膊就算離經(jīng)叛道的年代,亦是她毫無顧忌地化起了煙熏妝,穿身小皮衣,頂著爆炸頭表演了一曲勁爆的disco舞曲。
● 鄧麗君現(xiàn)場演繹邁克爾·杰克遜的《Beat It》
而這,同樣是鄧麗君的B面。
她可以是鬼馬鄧懟懟,也可以是叛逆的酷女孩。
我想,一定有很多女孩子都偷偷迷戀著鄧麗君。
只因哪怕放到2022年的今天,這位姐看上去都真的太拉風了!
鄧麗君不止是一代傳奇。盛名之下的她,“不端著不裝著”,活得真實且隨性。
一如她在感情中那樣,即使屢屢錯愛,卻仍是無怨也無悔。
一生錯愛,亦無怨無悔
1971年,18歲的鄧麗君在馬來西亞五月花大酒店登臺演出。
演出第一天,前三排的觀眾特別專心致志,還不時與她熱烈互動;
第二天,她發(fā)現(xiàn)前三排的觀眾好像昨天才見過;
第三天,這撥人又來了...
她大為疑惑,跑去問酒店經(jīng)理,這才知道:
前三排被一個年輕人買票包下來了,你這次演出45場,他這批親友就會來看45次。
出于好奇,鄧麗君同母親一道約見了這個年輕人。
他叫林振發(fā),大鄧麗君5歲,是當?shù)氐脑旒埓蠛啵彩琴Y深君迷。
一個星期后,鄧麗君接受了林振發(fā)的約會邀請。
后來,他們白天相約打球,晚上演唱會結束就一起吃宵夜。
再后來,他成了她公開承認的初戀。
● 鄧麗君和林振發(fā)
不像一些東南亞華人豪門那樣,林家的家風開明,并不糾結女方的明星身份,而他的“親友團”也準時出席了鄧麗君全部45場演出。
一個青年才俊,一個當紅偶像,愛得濃烈。
此前不久,鄧麗君差點就被瓊瑤婉拒演唱主題曲,給出的理由便是:
沒有戀愛經(jīng)驗,怕唱不出情歌的味道。
哪想,林家已經(jīng)許下三媒六聘之約,定要娶鄧麗君做媳婦。
然而,在交往的第三年,由于被伯樂舟木稔發(fā)掘,鄧麗君去了日本發(fā)展,之后更是憑借專輯《空港》大火,要滿世界跑演出。
可即便如此,也只是婚期推遲的問題。
但鄧麗君怎么都不會想到,他終究沒有等到他們婚禮的那一天。
1978年,鄧麗君回高雄演出,途中突然接到林振發(fā)突發(fā)心臟病的電報。
隔天她便登上前往吉隆坡的飛機,卻在飛機上的《星島日報》里看到了“林振發(fā)30歲英年早逝”的消息。
一對即將完婚的戀人,卻連最后一面也沒見到。
見到林母,兩人大哭。
林母一直很喜歡她,悲痛之余,希望把林振發(fā)生前住過的海濱別墅贈與她。
而在整理遺物時,鄧麗君發(fā)現(xiàn)了一本林振發(fā)生前的影集,其中大多是兩人這幾年聚少離多的合照。只是她沒想到,在每張照片下,都附有一首林振發(fā)自己寫的短詩。
她拒絕了林母的別墅,卻拿走了那本影集。
后來,人們只知,鄧麗君在演唱會每每唱到《再見,我的愛人》,都會忍不住流淚。
Goodbye My Love
從此和你分離
我會永遠永遠愛你在心底
希望你不要把我忘記
那時,她以為來日方長,以為自己會嫁給他。
碰到林振發(fā)之前,鄧麗君曾對母親說:
唱歌不可能成為自己永久的職業(yè),自己和其他女人一樣,肯定是會結婚的。
如果今后自己選擇不再唱歌,只能是因為結婚或者聲帶永久性受損。
然而,直到她去世,這兩件事都沒有發(fā)生。
林振發(fā)意外離世后的第二年,鄧麗君遭遇了“護照風波”。年末,她只身一人遠赴美國讀書散心。
在那里,她遇上了當時還在跑龍?zhí)椎某升垺?/p>
兩個同樣滿腹才華的年輕人,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不久,成龍的電影開機,鄧麗君也要回臺灣。
他告訴她:我會去看你。
說到便做到。他把下一部電影的拍攝地點選在了臺灣。
鄧麗君也請成龍來聽自己的演唱會。唱歌時,鄧麗君不時往樓上看,成龍心里突然很自豪:臺上是我的女朋友。
不過,兩人都不打算公開這個爆炸新聞。
可惜的是,成龍用「高貴」來形容她,只因她“太好了”,好到需要自己一直仰視她,但一心想當大哥的成龍,更需要一個可以仰視自己的人。
為此,他常常耍脾氣。
一次,鄧麗君要飛日本,打電話約成龍告別。
當時她剛結束演唱,一身華服還未來得及更換,走進屋子卻看見成龍被一群兄弟圍坐在中間,由于自尊心作祟,成龍鐵了心要氣鄧麗君,于是只對她說一個字:“坐!”,隨后就開始跟兄弟們聊劇本,一聊起來就把鄧麗君晾在了一旁。
一個多小時后,鄧麗君說:Jackie,那我先走了。
成龍又只回了一個字:好。
臨行前,鄧麗君給成龍寄去一盤卡帶,里面只一首她的歌:《你怎么說》。
“你說過兩天來看我
一等就是一年多
三百六十五個日子不好過
你心里根本沒有我
把我的愛情還給我”
經(jīng)此一別,兩人再無瓜葛。
故事的終章,人盡皆知——
成龍娶了更江湖氣,也更能他的兄弟們打成一片的林鳳嬌,而鄧麗君則大方地送上祝福,轉(zhuǎn)過身,便是多年沉寂。
許多年后,知曉這段往事的林建岳煽動成龍給鄧麗君頒獎,還騙他說:鄧麗君知情。
誰知,鄧麗君在臺上一看到他,轉(zhuǎn)身就走,連獎都不要了,全然不顧成龍當眾追著她苦苦挽留。
從14歲起就身處名利場的鄧麗君,這時開始愈發(fā)向往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她跟好友說:
“我想漂漂亮亮地隱退,然后回歸家庭。”
1981年10月28日,她和朋友介紹的馬來西亞華人首富郭鶴年之子郭孔丞訂婚。這也是鄧麗君離婚紗最接近的一次。
● 郭孔丞和鄧麗君
眼瞅婚期將近,但郭孔丞的祖母非常守舊,她對鄧麗君這個準孫兒媳還提出了三個極為苛刻的要求——
交待過往情史;
婚后完全停止演藝事業(yè);
和演藝界特別是異性斷絕來往。
本就打算婚后退出演藝圈的鄧麗君,看到郭家干脆要把自己變成一個“沒有工作、沒有朋友”的家庭主婦,心里甚是委屈,她希望情投意合的未婚夫能幫自己說說話。
可她沒想到,郭孔丞卻懦弱地拒絕了。
婚禮前第五天,白色婚紗被送到了鄧麗君下榻的賓館。
伴手禮中,有一盒印有兩人名字的火柴盒,她便茫然地對著婚紗一根根劃著火柴。
劃完,她給伯樂舟木稔撥去電話,只一句話:
婚我不結了,歌我繼續(xù)唱。
后來,郭孔丞結了婚,對象是一名日本姑娘,只是人們都說,那個女孩的側(cè)臉很像鄧麗君。
接下來的七年,鄧麗君一心撲在了事業(yè)上。
事業(yè)巔峰時,《紐約時報》甚至用近四分之一的版面介紹鄧麗君在大陸的影響。
可當她眼含熱淚、身著婚紗唱起那首《愛人》時,人們才猛然發(fā)覺:
情路如此坎坷的鄧麗君,那年也不過才32歲。
她的最后一任男友,叫保羅,是一個帥氣的法國攝影師。
只是這次,卻是她負了他。
因突發(fā)性哮喘,鄧麗君在清邁驟然離世。
再一次,她與幸福擦肩而過。
此前,無人看好他們的結合,鄧麗君卻說:
和他在一起后,臺布、餐巾、紙巾上,到處都是他寫的情話。
這即是她,至情至性,從不拖泥帶水,甚至連愛情都那么鄧麗君。
只是歲月殘酷,它的確從不敗美人,卻也不許美人見白頭。
短短四十載芳華,鄧麗君獲譽無數(shù),未婚未育,卻也敢愛恨終身,唯有她才真正做到了那句“浪漫至死不渝”。
27年了,是誰還在懷念鄧麗君?
1994年6月29日,林青霞結婚當天。
她想把手中的香檳色花球拋給鄧麗君,卻不知她人在何處。
婚后不久,林青霞正在君悅酒店跟朋友們茶敘,卻突然接到鄧麗君的電話,她問她在哪兒,抱怨著本想把花球拋給她的......
電話那頭,鄧麗君只笑笑說,“我在清邁,有一套紅寶石的首飾要送給你”。
那是林青霞最后一次聽到鄧麗君的聲音。
● 林青霞與鄧麗君
電影《縱橫四海》曾有這么一個畫面。
康城海濱,戴墨鏡的發(fā)哥大聲喊道:
“青霞!麗君!”
一旁的張國榮問他發(fā)什么神經(jīng)?
發(fā)哥卻說:
“我想看看林青霞跟鄧麗君在不在,
她們好喜歡到康城來裸泳的。”
這一幕夢幻聯(lián)動,在當年看哭了許多觀眾。
而電影中的這個梗,指的正是1990年的林青霞與鄧麗君。
彼時,兩個惺惺相惜的女子,在拋掉名氣包袱后,穿著解放自我的比基尼,漫步在慵懶的康城海濱。
如今可能鮮有人真的明了,在那個閉塞的年代,“鄧麗君式流行情歌”,究竟是多么地驚世駭俗?
甜蜜蜜
你笑得甜蜜蜜
好像花兒開在春風里
正是鄧麗君第一次把男女間的你情我愛,赤裸裸地唱進了歌聲里,多少尚在束縛中的青年,在她的歌里第一次體味到了青春的猛烈與悸動。
也正因此,她幾乎成了被封殺多年的“蕩婦歌手”。
而她的音樂,甚至一度被定性為淫詞艷曲,是“靡靡之音”,亦是“萬惡之源”。
1982年,《薔薇處處開》《何日君再來》《再來一杯》等多首來自鄧麗君的歌曲,都在一本《怎樣鑒別黃色歌曲》的書中被當作了例子,其中探討的主題無非是如何“鑒別黃色歌曲”。
但鄧麗君的歌,注定不只是人們閑暇日子的無聊消遣,反倒更像是那聲解放思想的號角。
那個人們印象中柔美的女子,唱一首首甜美的歌,聽歌的人,卻像是被一場驟風暴雨吹打過臉龐。
之后,錄音機、喇叭褲,男人留長發(fā),開始變得時興,甚至成為了新潮。
那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年代。
崔健曾說:
“我個人覺得鄧麗君是代表一種自由創(chuàng)作的聲音,流行音樂開始真正是一種來自非政治性的、非傳統(tǒng)的自由創(chuàng)造。”
1995年,鄧麗君去世一年后。
中國的搖滾老炮兒們,唐朝、黑豹、鄭鈞等人集結出了一張翻唱專輯《告別的搖滾》,以此紀念鄧麗君這顆華語樂壇最耀眼的明珠。
放眼娛樂圈,愛著鄧麗君的明星更是不勝枚數(shù)。
周杰倫、費玉清、王菲等人,都曾用全息投影與她跨時空合唱——
日本還專門為她舉辦了“復活”演唱會——
無人不愛鄧麗君。
她卻一輩子求愛無果,孤苦半生,最終落得一個病死異國,埋骨他鄉(xiāng),只留下400多首甜蜜的歌曲。
世人獨鐘鄧麗君。
卻是因為她的魅力早已超越時代,也因為她性格里的大膽與跳脫,更因為她始終都不曾變改的家國情懷。
在日本深造時期,哪怕是那樣一個歧視華人的國度,鄧麗君也堅持不取日本藝名,每一場演唱會都必須穿一套中國旗袍,唱一首中文歌。
而在那個四處充斥著日文的異國他鄉(xiāng),唯有她大方得體地發(fā)聲,在至今聽來,都尤為振聾發(fā)聵:
“大家好,我叫鄧麗君,我是中國人。”
她把唐詩宋詞唱進歌里,以一襲楊貴妃裝扮,讓全世界都記住了她是代表中國的鄧麗君。
因媽媽是山東人,爸爸是河北人,她還出了一張唱片叫《山東曼波》,并在演唱會上大秀山東話,驕傲地告訴別人:我是河北人。
世人皆言鄧麗君一生悲苦、情路坎坷,她卻從不戴面具,活得清醒且自知,只給觀眾帶去《甜蜜蜜》的歡聲笑語。
人民網(wǎng)曾這么形容她:
“她不僅影響了中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更在文化領域里影響了華人社會。
她是一位歌者,也是一個文化符號。”
過去被誤解的“靡靡之音”,如今卻成了再難逾越的“樂壇符號”。
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或許我們才真的得以讀懂了鄧麗君,她的那份超前與魅力,在那個蠢蠢欲動的年代里,無疑是女性自我魅力解放的最好代言人。
可以說,是鄧麗君成全了那個年代。
亦可以說,是我們錯過了那個年代。
鄧麗君走后,家人在整理遺物時,發(fā)現(xiàn)了一篇她的遺稿,上面寫著這樣幾句話:
“往事不堪回首,世事難預料,莫將煩惱著詩篇,夢短夢長同是夢。
一切都是為了年少的野心,身世浮沉雨打萍。
天涯何處有知己?只愁歌舞散作彩云飛......”
恍惚間,眼前似乎又浮現(xiàn)出那個笑起來兩頰有酒窩的姑娘,她一邊唱著“恰似你的溫柔”,一邊踩著單車,就那樣在熱鬧的人群中招搖而過。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就像一張破碎的臉
難以開口道再見
就讓一切走遠”
直到這時,或許你我才驟然驚覺:
原來,有些人的魅力,是超越時代,只留給后人驚艷的。
活在2022年的我們,可能的確錯過了她一整個時代,卻終究會在某時某刻某個角落,真的讀懂了鄧麗君。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