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音樂之父是誰?
歐洲音樂之父巴赫 “ 巴赫 ”在德文中是“ 小溪 ”的意思,可是德國古典作曲家巴赫(1685-1750)的成就和影響,正像貝多芬所說的:“像大海一樣的巨大和深遠。” 巴赫家族中幾代人都是宮廷樂師,但從巴赫的曾祖父起又都是地位卑微、靠音樂謀生的貧民階層。 由于家庭貧困,巴赫無法得到系統正規的音樂教育,只能靠自己刻苦學習。小巴赫為了得到他哥哥保存的一疊名家樂譜,前后花去六個月時間,在家人睡熟后,伏在窗前桌案上,整夜抄譜。誰知被哥哥發現,竟粗暴地把它全部燒掉。小巴赫難過地哭了幾天,但他并不灰心喪氣。 不久,離家獨自到漢堡附近一個市鎮,向一位有名的風琴師求教。這位風琴師把許多珍貴的樂譜長期借給他使用,后來,巴赫終于成為一名優秀的風琴演奏家。 由于當時的音樂家只能附屬于宮廷或教堂,這就使巴赫面臨終生只能處于困難的境遇和屈辱的地位,但他卻始終保持著不屈不撓的創作意志。 他在德國民族音樂的基礎上,集16世紀以來復調音樂之大成,創作的幾百部作品雖然很多是宗教音樂,卻又明顯地突破了教會音樂的規范,進行了大膽革新,對歐洲的古典音樂和后世音樂的發展有十分深遠的影響,因而被稱為“音樂之父”。 歐洲音樂總指揮是誰? 赫伯特·馮·卡拉揚
赫伯特·馮·卡拉揚 (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偉大的奧地利指揮家。自幼學鋼琴,曾進維也納音樂學校和薩爾茲堡的莫扎特音樂學院學習。他的指揮生涯先從小城烏爾姆開始,1938年被聘為柏林歌劇院的指揮,1947年任維也納愛樂樂團和維也納樂友協會管弦樂隊指揮,1949年起兼任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常任指揮,1950年兼任倫敦愛樂樂團常任指揮,1955年起任柏林愛樂樂團的終身常任指揮,1956年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音樂總指導。
他是現代最著名的指揮家之一,人們稱他為“歐洲音樂的總指導”。他也是拜羅伊特、薩爾茲堡音樂節的主要人物。1967年開始主辦他個人的音樂節--復活節音樂周。
卡拉揚有驚人的指揮技巧,與樂隊的配合如水乳交融般天衣無縫,通過熱情洋溢、奔放豪邁的演奏,將音樂準確而強有力地傳達給聽眾。
他擅長在忠實于原作的基礎上,對作品進行精雕細刻、巧妙布局,甚至適度夸張,而這一切都圍繞著塑造完美的音樂形象而進行。卡拉揚一生共指揮錄制了650多種唱片,僅錄制貝多芬全部交響曲的唱片,就有7000多萬張。他在晚年時期達到了他指揮藝術的最高峰。
關鍵詞: 歐洲音樂之父是誰 歐洲音樂總指揮是誰 歐洲音樂之父巴赫 赫伯特·馮·卡拉揚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