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普通人一年能掙幾兩銀子?
我國歷史悠久,各個朝各代都離不開錢財,但是唯一肯定的是,古代的錢財都是真金白銀。
?
銀子,作為流通幾千年的貨幣,它在每個朝代的價值卻是不等的,在中國古代銀子是比較缺乏的,一兩銀子的價值非常高,千萬別被影視情節忽悠了。
明朝時期,一兩銀子大概是800元。而當時,國庫最充盈的時候就是萬歷年間了,但是那時候整個國庫也只有200萬兩銀子而已。
有意思的是,每個朝代的物價不同,百姓的購買力也不同。
但是糧食是每個朝代的老百姓都要吃的,所以用大米的價格來衡量白銀的價值最為妥當。
但是,糧食又與戰爭不可分割的聯系在了一起。
?
在宋朝,由于戰爭的關系浮動較大,宋初三十文約可買米一斗,一兩銀子可以買四石左右的大米。
宋朝時期,一兩銀子為1500元左右。在唐朝貞觀年間,大米很便宜,五文錢就可以買一斗,而一千文就是一兩銀子,可買兩百斗米。
唐朝時期,大唐盛世價值最高,大約為2000-4000元。而當時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也就是說唐朝的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直到清朝,由于外國的沖擊,所以白銀比起明朝貶值不少。
清朝時期,一兩銀子為200元人民幣左右。
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一年大概是9000元。
除此之外,清朝還存在買官制度,買一個道臺需要一萬三千兩銀子,相當于300萬就能買個大官了。
?
如果換算到今天,根據咱們的工資來看,每月能掙50到100兩的就是有錢人。
除此之外,白銀大概是明清時期,才逐漸流入中國市場。
明朝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也是第一個要求老百姓用白銀上繳賦稅的法令。
在此之前,市場上大多流通的是銅板,有時做生意的人覺得做大額生意不方便,于是宋朝出現了“交子”“飛錢”,比較像現在的支票。
古代買一畝地多少銀子?
代中國銀子缺乏,一些古籍記載顯示一兩銀子的貨幣價值相當的高。
清初以前,一兩銀子等于制錢一千二百多文,到清道光以后一兩銀子等于制錢三千多文。
在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所以戚繼光的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不足一兩。
萬歷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而且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后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
《紅樓夢》里劉姥姥看到賈府上下一餐螃蟹24兩銀子,感嘆說小戶人家可以過一年了。劉姥姥家當時也算中產階級的,有房有地還雇得起工人丫頭,第一次上賈府打秋風,得了20兩銀子,千恩萬謝的。
《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縣一年的正當俸祿(基本工資)只是45兩白銀。
關鍵詞: 古代的普通人一年能掙幾兩銀子 古代買一畝地多少銀子 一條鞭法 明清時期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