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鏡子時,大腦會自動過濾一些不好的細節,下意識地將五官不太完美的地方進行修飾,你看到的自己,都是大腦美化百分之三十之后的自己,基于一種自然的心理暗示,被稱為是“暈輪效應”:照鏡子時,人在自愛的情緒影響下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美化。
而且鏡子“騙人”可不單單依靠大腦的想象。不同的光線照射到人身上都會呈現不同的效果,鏡子相比于相機還能反射更多的光線,填充面部的一些凹陷和細紋,同時肌膚也會顯得更亮,所謂一白遮百丑,當然會更動人了。
不僅如此,鏡子的形狀,鍍層甚至尺寸都會影響呈現的效果。一些買衣物的店鋪,總喜歡將鏡子與墻呈現一定的角度,使得顧客試穿照鏡子時,能看到自己更修長更苗條的自己。
鏡子里“越看越喜歡”是真的
生活中那些愛照鏡子的人,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反光的東西來欣賞自己,而不愛照鏡子的人甚至好幾天都不會看一眼鏡子,認為自己并不關心自己的外在。
前者也往往比后者在自己的外在條件更自信。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扎伊翁茨曾提出過一個“重復曝光效應”可以解釋這一現象。
關鍵詞: 拍照時左右臉不對稱怎么辦 別人眼中的你是鏡子還是相機 暈輪效應 重復曝光效應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