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來,劉戀邊工作邊玩樂隊,工作做到了高管,音樂事業也在持續爬坡。她既不像一些人為了藝術一條路走到黑卻無法養活自己,也不像另一些人持續追夢但老去后臣服于世俗。
上周,在《浪姐3》三公被淘汰的女星劉戀,因自嘲帶北大畢業證去節目沒人看,登上熱搜第一。
起因是在一檔脫口秀節目上,她開口便笑稱節目主演、曾在奧美實習過的李誕是懂事的員工小李,并歡迎他當老板累了、隨時回奧美,自己來當領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又調侃大眾崇拜名校光環這件事, “浪姐”節目組就沒找自己要北大畢業證,當初自己帶過去、白帶了。同時,她又轉手掏出了北大畢業證說,網傳的校訓是假的,北大沒有校訓這事只有北大人才知道。觀眾笑倒一片。
既自帶名校光環,又善于自嘲名校光環,坦蕩的聰明與才氣,讓劉戀被網友夸為“智性戀”天菜。
▲劉戀稱只有上過北大的人才知道北大沒有校訓
北大本科、4A廣告公司總監、得過金曲獎的樂隊主唱、《浪姐》唱跳只是帶薪兼職……這些自帶的才氣與流量密碼,再加上劉戀本人向外生長的靈活,亦讓她即便被節目淘汰,其故事與口才還是有很多機會傳播。
最近,網上又流出了不少劉戀參加職場和推理綜藝的路透。網友笑評,《浪姐》早該珍惜劉戀,她也該早點說說北大的事,就不會被淘汰了。
1.
/ 在4A公司工作10年,
“年薪百萬”的她參加《浪姐》/
智性戀,即,在擇偶上更強調對方的高智商言行的群體。他們認同“Smart is the new sexy”,喜歡天才,傾慕的代表人物是《神探夏洛克》的卷福、《后翼棄兵》的女棋手貝絲·哈蒙。
這類癡迷性感大腦的人群的新晉天菜,為什么是劉戀?
在《浪姐3》第一期,劉戀自我介紹時提到,自己有兩首歌被《浪姐》買了版權,《明天的煩惱留給明天》還是第一季開場曲。
接著,初舞臺表演,劉戀強調要和其他女星有風格差異,選了《在你的婚禮我多喝了兩杯》,放大自己身上慵懶氣質,加強女爵士歌手的形象,并按秒扣表演細節,比如,念白時敲杯子、唱歌也不忘演繹、最后階段演奏吉他和卡祖笛。
更強的是,劉戀在上臺前一天做PPT到凌晨一點半,把歌曲、服裝與走位編排的內容,精細化地給到了節目組,還將交上去供選擇的三首歌中,弱化了后兩首,以供“甲方”順利通過第一首。這種只有社畜才懂的心機,也拿捏了觀眾。
專業水平本就過硬,還懂整活和營銷,姐姐們內部投票環節,劉戀直接高票當選了隊長。
▲劉戀用卡祖笛吹婚禮進行曲
▲劉戀在vlog中展示PPT
但更為高光是,在一公搶歌環節,劉戀成了事前諸葛亮。她觀察到,隔壁組長寧靜在博弈時,是孤注一擲的類型,就向那英預判道,對方會把所有票數壓在唱秀上,以小博大,最后寧靜方的票數一定是“0、0、24、0”。
劉戀建議那英,第二輪只用出一個籌碼,便能四場all in。但連規則都沒搞明白的那英樸素地認為,籌碼多,可以每輪都放一點。最終,本能穩贏全場的那英組,錯失了劉戀最喜歡的那首歌。
劉戀的“神算”被證實后,那英不禁捂嘴驚呼她真的很厲害。彈幕上不少人亦是嘆服,北大學霸混10年職場后,真是走一步就能算三步。
▲劉戀“神算”寧靜組搶歌比分
接著,到了第一次公演,舞臺《霧里》結束后,劉戀沒有介紹自己,反而有條不紊地向觀眾推出團隊,說她們值得被喜愛,介紹唐詩逸是首席舞者、齊溪是文藝電影女王、朱潔靜開嗓“千山鳥飛絕”,周全又強勢地控住了場。
知道自己聰明,亦用這種聰明照顧別人,又了解節目組和觀眾需要什么噱頭,難怪劉戀招“智性戀”喜歡。她的搭檔、樂隊Mr.Miss成員杜凱則說,劉戀在節目中90%的表現,都更像她在現實職場的那面。
▲《霧里》舞臺,劉戀,右三
帶薪兼職女團唱跳的奧美總監劉戀,在職場會是什么樣子?
2019年,29歲的她還在任副總監時,《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的節目組來到了奧美。身高172公分的劉戀身穿黑白套裝,氣質干凈、話語簡潔,頗符合大家對職場女高管的刻板期待。
但馬上劉戀解釋,衣服是從同事身上扒的,自己平時不怎么在公司出現,一般都在出差、跟客戶開會、搞音樂,即便在,也只是拖鞋和T恤。
看似散漫,但同事爆料,劉戀其實在工作上非常強勢,一定會表達己方訴求,無論坐在對面的客戶等級多高,照懟不誤,跟誰都能吵架。
而且作為斜杠青年,劉戀并不耽誤公司的正事。過往,用年假巡演時,劉戀白天演出,凌晨五六點鐘便能交給同事廣告方案。她之前經紀人的朋友也在豆瓣發帖,說劉戀晚上不睡覺,一次巡演后回酒店,由于太累,經紀人躺下睡了一覺,半夜醒來,發現劉戀還在做PPT。
奧美是廣告業頭部,不少網友猜測劉戀會不會年薪百萬。但根據招聘網站信息,今年年初,奧美副創意總監(文案方向)職位薪資在2.5萬到3.5萬,網友亦爆料,4A同等級公司副總監月薪3萬、總監月薪4萬多。
劉戀現任的是汽車組創意總監,預計月薪四萬上下,是帶十幾人團隊的中層管理。但即便不是高管,33歲能當總監的她,也相當精英了。
前不久,那支在社交平臺刷屏、不少人都說看到了女性的野心與力量的廣告,奔馳與鞏俐合作的《全情、全新》就是劉戀寫的文案。幾年前,奔馳MBUX人機交互系統的微電影廣告插曲,也是劉戀寫的《當你見到我》。
▲鞏俐出演的奔馳廣告,文案由劉戀負責
▲奔馳MBUX微電影廣告插曲是劉戀寫的《當你見到我》
一手寫歌、一手文案,也許只有高考總分687、數學滿分的劉戀,才能擁有這自嘲得很瀟灑的才氣,和“乙里乙氣”、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
2019年《樂隊的夏天》里,她演唱完畢,評委卻一直打探著這對搭檔的關系,劉戀深感音樂不被尊重。后來,便在即興battle的環節,臨場發揮了一段歌詞,唱到“請尊重一男一女工作的關系。”
頓時,整個場子炸了,其他樂隊都評價劉戀這組在詞匯和氣氛上都贏了。
馬思純現男友、盤尼西林樂隊成員小樂夸道,“北大的人玩腦子,贏在文化。”
▲盤尼西林樂隊主唱稱劉戀贏在文化
2.
/ 批文藝病被噴,
“智性戀”的盡頭是精英病?/
參加《浪姐3》前,雖然,劉戀作為Mr.Miss樂隊成員出道了13年,該樂隊又在2017年時力壓動力火車和草蜢樂隊,斬獲金曲獎。她本人亦在2018年入選了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
但由于,樂隊風格小眾到有次演出只有8個觀眾,當時,劉戀更像一個半紅半素的上班族。
而這次參加《乘風破浪》后,劉戀因受“智性戀”喜愛,迅速走紅。劉戀在節目之外的言行,也成為了人們佐證她“智”的延伸。
比如,網友夸過“神算”那個事就處理得很好。當觀眾紛紛吐槽那英的時候,被心疼的劉戀馬上發博,稱沒多大點兒事,別再cue自己和那姐了。這些話,便散了。
還有個上了熱搜的名回應是,劉戀三公淘汰后于文文生無可戀、觀眾嘆息,她卻說,人還活著。
紅了后,劉戀對過往也沒有遮掩。有人扒出,在上大學期間,劉戀曾和同為女孩的泰國留學生陳清鑾談過戀愛。她自己亦在歌里寫下,曾談過5個男或女朋友。
不少人認為,在越來越官方的內娛明星里,這種真實的感覺還挺難得。
一些職場人亦是,很能共情劉戀的語言表達。
她曾介紹,自己當初去金曲獎領獎時,剛坐在臺下,本來因為有喜歡的音樂人在,特激動。杜凱來了一句,現在起,他們都是你的同事了。
從此,劉戀的職場慣性,讓她不由得開始分析“同事”們的歌曲特點,導致歌都不能好好聽。
不僅走到哪哪就是職場,后來,劉戀還分享,自己似乎已經適應了剛接受完前臺的掌聲后,又得下臺趕PPT、隨時準備和客戶溝通的生活,這種“分岔”,給了她一種不確定的美好。
但與此同時,她還能身為職場中層管理,對自己的年齡焦慮和女性議題,一齊做出討論。比如,劉戀曾在采訪中感嘆時間流逝,擔心到了30+的年紀,自己的體能和靈感是否還能跟上。
她又結合起,身邊“從事廣告業的女性有很多、但老大大多都是男性”的狀況,探討女性是否因為家庭責任或社會期待,無法像男性那樣,做一個浪漫的“浪子”,以此保持充沛的創造力?
▲劉戀
不過這位事業各方面開花的成功女性,話說多了,也難免有翻車的時候。
6月底,有人爆出劉戀2019年在豆瓣評價,房思琪是文藝病,引起輿論風波。
房思琪,是作家林奕含所著《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里的主人公,她在13歲時被老師誘奸,無法接受她熱愛的藝術非常痛苦。而現實里,2017年4月,作家林奕含因不堪抑郁癥的折磨在家中自縊身亡,這是她生前留下的唯一長篇小說。
無論怎么看,這都是一本作家被生活施虐、再施虐到文字上的小說。
而劉戀則能把房思琪的痛苦,稱作是文藝病,被不少網友翻出,說她所謂的有才背后,其實是利己主義、本性冷漠?得了“精英病”?
▲劉戀豆瓣賬號書評
網友的意思是,正如,現在居然都有教授說解決窮困的方法是,利用業余跑跑網約車或者把空房子租出去;經濟學家陳浩亦說,中國家庭誰家沒個50萬?人們對待世界的方式往往逃不出自己腦海的認知,“何不食肉糜?”
盡管也有很多人覺得,對待文藝作品,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以理性討論,為何看到異議就亂棍打死?
但最后,劉戀沒有正式回應“書評翻車”這件事,但她的豆瓣主頁現已無法被陌生人查看。
偶爾,會有一些喜歡她的網友惋惜,經此風波,劉戀本來鮮活立體的形象,逐漸被壓扁平。
3.
/精英女性擠娛樂圈,
為什么紅起來的只有她?/
其實,這兩年精英女性走進娛樂圈的事情不少。近期輿論影響比較大的就有:
理科裸分669分、后參加《創造營2020》的北大狀元李丞汐:學韓語出身,裸辭北漂當演員,無房無車、終回到家鄉、想在32歲裸婚的北大校花彭高唱。
以及,畢業于常青藤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曾就職于“四大”之一的普華永道,被一些網友稱為現實版唐晶、現在在跑龍套的,前金融女邵逸凡。
這些女孩都是名校出身的職場女性,也有年紀更小、更“孤注一擲”投身于演藝事業的人,為什么大多數仍不為人所知,紅的只有一個劉戀?
她們落敗的原因是,身上斜杠青年的標簽不夠多?還是,女性只有在30+后,由智慧主導的美麗,才更能讓人看見?
又或許再問深一點,如果說娛樂圈沒有名校神話?
▲從左到右,李丞汐、彭高唱、邵逸凡
劉戀自己曾經回答的一句話,或許能夠來解釋這件事。
之前,當媒體問到,如果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產品,覺得專屬賣點是什么時,劉戀脫口而出的是“我的稀缺性”。這句話,透露頗多。
如果把娛樂圈當做一個特殊職場來看,一個求職者如若了解自己的獨特優勢,并能用過往經驗,將現階段工作需求銜接起來,定能如魚得水。
我相信李丞汐、彭高唱、邵逸凡等人進入娛樂圈時,也享受過名校在這個職場“稀缺”的福利。但這種稀缺性只能幫她們進門,進門之后呢?
和其他普通女孩們一樣,要面對的問題都來了。
鑒于演藝圈工種特殊,各方面能力發展持平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有某個異常突出的點,彰顯個人IP、不至于泯然于眾人。
正如,觀眾不會要求楊超越高數滿分、何炅長到180厘米一樣。能在娛樂圈職場無往而不勝,最最重要的要素,還是得有別人無法替代的稀缺性。
這次,劉戀參加節目時就說過,電視會把人拉胖,她見到姐姐們真人的感受是,“天啊,怎么可以這么瘦、這么美”,自己控制飲食和健身到極致,還是無法消除女明星和普通人之間的差距。
你看,把北大女生放在白瘦幼的女團或美女演員里,很難有自己的優勢。
過往,很多精英女性在女團和演員賽道努力耕耘,卻沒啥名氣,就能證明這點。
不過,劉戀可能不必像她們一樣。
畢竟她既不像一些人為了藝術一條路走到黑卻無法養活自己,也不像另一些人持續追夢但老去后臣服于世俗。13年來,劉戀邊工作邊玩樂隊,工作做到了高管,音樂事業也在持續爬坡。
堅持即便再出名,也得有個正職、養活自己的這個行為,亦增加了成名的穩定性與可能性。
并且,劉戀在工作中積累的乙方經驗,也讓她減少了身為藝術創作者的清高,多了很多商業性與大眾性,比如,她有意在歌詞里出現重復主題的中心句,觀眾記憶點變多,紅的機率也增加了。
劉戀還時刻調整視角,讓自己作為自己的觀眾,檢查作品有沒有落伍。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勢在于文字表達能力、邏輯能力等“智”上。于是,她的口才與搞笑梗,在綜藝《浪姐3》上發光。
而且,藝人和觀眾有時候,屬于“推拉”的關系,當一個人特別想紅的時候,觀眾緣反而沒有那么好。大眾心理,往往憐愛“美而不自知”“可以紅卻不想紅”或者“陪朋友面試自己卻當上主角”的人。
換句話來說,這也是一種凡爾賽的稀缺性。
就像去年某男團節目里,利路修很想躺平離開,網友卻給他投票,逼他在節目好好上班一樣。
《浪姐3》里的劉戀,始終說,紅了,也不在娛樂圈待著,主業還是廣告公司。那才有安全感。
▲二公舞臺,《夢中人》
▲三公舞臺,《佳人》
觀眾的心態看似矛盾,但劉戀應該早就明白,畢竟她曾經和杜凱說過,廣告業不也這樣嗎?為了市場,得迎合消費者,所以往往用名利雙收的人拍“孤注一擲”的短片。
“拜托,大家都說喜歡小眾文化,實際上市場買的都是看似小眾、其實大眾的文化。”
所以,娛樂圈、廣告圈、金融圈,哪個職場都一樣。理論上,一個聰明又稀缺的人,進入任何圈層都會比其他人攀爬容易得多。
但在決心搞錢之前,又有多少人能確定自己的稀缺性是什么呢?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