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前夕,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所屬首都機械公司的總工程師來到母校清華舉辦講座交流。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和認識航天。從學長的口中了解到中國航天事業,隨著后續去參觀學習,看到一排排先進的數控機床時,我認定這就是將來要實現抱負的地方。
2005年,剛到車間,當我初次接觸到各種大型數控加工設備,許多工藝不了解、許多軟件不會用、許多系統很陌生……這激發了我的學習熱情,每一次實踐鍛煉都是一次“充電”的機會,在生產現場跟產,虛心地向經驗豐富的工藝員和操作工人請教,并在實踐中驗證學習成果。就這樣,我慢慢成長起來,我和我的同事先后解決了眾多國家重點型號質量、效率工藝難題。為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研制,載人航天工程、北斗導航工程、探月工程等國家重點任務提出多種結構方案解決設計難題,推動研制進程。特別是在近10年,在成長為團隊帶頭人后,帶領團隊優化氫氧發動機的關鍵零部件工藝,加工效率提升9倍以上。
但我們深知,中國制造距離世界一流還有差距,很多設備、材料、工藝上的不足需要我們去追趕和超越。這些前沿技是買不來、要不到的,我們必須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把關鍵核心技術握在手中,推動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為實現航天夢貢獻力量。
(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章文、張蕾、詹媛、崔興毅 本報通訊員 孫偉、奉青玲、宋星光)
關鍵詞: 首都機械公司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