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林夢雪】近年來,人工智能的浪潮洶涌而至,硬件算力的飆升、算法的完善、大數據技術的崛起,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溫床”,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為各行各業的跨越式發展帶來廣闊前景,在這一過程中,人工智能如何落地是產業最關心的話題。
2021年2月,英特爾新CEO Pat Gelsinger(帕特·基辛格)上任后即指出,數字時代下的四大超級技術力量:無所不在的計算、無處不在的連接、從云到邊緣的基礎設施以及人工智能。而在21年10月舉辦的英特爾On技術創新峰會(Intel Innovation)上,帕特基辛格重申了英特爾歸根溯源,要重新擁抱廣大開發者,強調對開發者社區的承諾,以及英特爾橫跨軟件和硬件的開發者至上的理念。
針對其AI生態能力是如何賦能產業并在中國加速落地的,英特爾院士、大數據技術全球CTO戴金權和英特爾首席工程師、人工智能技術中國首席架構師夏磊都表示,英特爾在開發者生態系統、工具、技術和開放平臺方面的深度投入,正在為人工智能的普及掃清障礙。
加大AI生態投入,構建開放平臺
戴金權表示,“AI無處不在,我們希望AI在各個地方都可以發揮它的作用,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使用AI,我們也希望構建一個開放的平臺。所以開源、開放的生態社區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著力點,我們在一些現有的開源項目TensorFlow、PyTorch、MXNet、XGBoost等,我們都和社區一起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在上面的優化等。”
“另一方面,英特爾也做了非常多的自己的開源工具,包括OpenVINO、BigDL、Analytics Zoo、INC(Intel Neural Compressor)等不同的開源工具,希望通過打造這樣的開源社區、開源工具,來更好服務開發人員,構建一個更加開放的平臺和社區。”他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開發者社區投入方面,英特爾有一個針對開發者的活動“AI實踐日”,據悉,其通過一個全面的培訓計劃,使開發者能夠在英特爾架構上擴展最佳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為開發者賦能,致力于對硬件和軟件開發者的承諾和支持。
AI實踐日的發起人之一的夏磊表示,AI實踐日首先誕生于中國市場,主要目的是“推動實踐”。 “通過AI實踐日的活動,在國內開發者的圈子里,把英特爾的技術、工具以及新的實踐經驗傳遞出去,希望通過更廣泛的賦能方式,跟整個中國產業界配合互動,希望利用AI的能力來服務于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他說道。
據英特爾方面數據統計,AI實踐日目前已經覆蓋了6.5萬名開發者,AI實踐日也已經變成英特爾去和業界互動,去傳遞這些新的技術和創新成果的平臺。
“端邊云”協同,賦能智能智造轉型升級
進入數字化時代后,AI和生產生活的日趨緊密結合,市場需要把更多的智能能力引入到傳統制造行業當中,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變得尤為迫切。
而在制造業的智能化中,“端邊云”的協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夏磊認為,所謂的“端”就是在制造業現場實現實時的智能制造,常見的就是像缺陷檢測,在產線現場要立即發現這個產品的缺陷,把缺陷品從生產線上攔截下來。“邊”,就是一個工廠的數據匯集,通過邊的節點去管理工廠里面多條生產線。“云”,則是云端可以匯集各個工廠,各個流水線所有的數據,對數據進行深度加工利用。
通過AI實踐日,英特爾發現在制造行業中,中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擁有很多制造企業。在過去的兩三年,傳統的制造行業亟需注入“智能血液”,同時,國家政策也在倡導智能制造的轉型。基于這一需求,英特爾與諸多客戶展開合作,積累經驗之后,英特爾在推行一個新的理念,即在制造行業實現“端邊云”的協同。
據介紹,在制造業的應用場景中,英特爾正在充分利用OpenVINO,并在“端”邊提供更好的實施性。同時,在“邊”和“云”方面,利用BigDL來提供部署快捷性以及系統彈性伸縮能力,從而讓客戶在開發過程中編寫的一套代碼既可以在邊端運行,也可以在云端去處理更大的數據,從而大大簡化客戶開發的難度。
夏磊表示,“現在,制造行業是英特爾AI聚焦的一個重點行業,且英特爾的技術和方案已經能夠很好地支撐“端邊云”協同。”
AI落地千行百業,推動實踐創新
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擁有廣泛的驅動力和發展前景。IDC 預測,全球 AI 市場規模將在2021 年達到 885.7 億美元,并在 2025 年增至 2218.7 億美元,五年復合增長率(CAGR)約為 26.2%。2025 年,中國約占全球總規模 8.3%,位列單體國家第二。
IDC 預測,隨著 AI 應用的不斷落地,中國市場規模將以 24.4% 的 CAGR 增長,有望在2025 年超過 184.3 億美元。
據介紹,目前,英特爾在國內接納了非常多的創新應用,其客戶群中70%-80%都面向創新展開研發,并且在各行各業的AI應用實踐上都已經“開花結果”。
夏磊介紹稱,在醫療領域,英特爾與衛寧公司合作,利用AI精準進行骨齡檢測。該方案在英特爾至強平臺上運行,原來,衛寧公司要在處理器上跑11秒才能處理一張影像,合作之后,性能提升了2.8倍,4秒就可以處理一張影像,這樣就可以使得醫生在提供精準服務時,效率更高。
在能源領域,利用英特爾AI技術,金風慧能對風能進行精準預測,通過AI更加精準地預測風能發電的電量。據介紹,在2019年,金風慧能和英特爾已經聯合獲得了80%的預測準確,這意味著每天能夠減少120噸的碳排放,相當于新種植2.4萬棵樹木。
在通信領域,戴金權表示,隨著5G的普及,帶來了如通訊基礎設施的運維、節能省電等挑戰。這種場景正是AI的用武之地,利用人工智能有望解決電信網絡中遇到的新問題,包括如何分配資源,如何節能省電,以及怎樣更好的監測網絡質量等。
2021年,在上海的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戴金權分享了英特爾與SK電信、亞信等的合作。同年在巴塞羅那,英特爾也展示了與國外電信解決方案開發商合作的成果,如利用AI和機器學習通過Media access controller對帶寬、頻譜等進行智能調度和智能分配。
關鍵詞: 人工智能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