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3月16日消息,據央視3·15報道,低配兒童智能手表藏隱患,位置、人臉圖像、錄音等個人信息被非法獲取。報道稱,兒童智能手表幾乎成了孩子們的“標配”,家長能夠方便地通過智能手表與溝通、掌握孩子行蹤。但不少低配、低價的兒童智能手表存在問題。
315信息安全實驗室對此展開了專門測試。工程師買來一款有10萬+銷售記錄的兒童智能手表,孩子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將一款惡意程序安裝了進去。工程師由此可以對孩子實時定位,不間斷收集孩子的移動軌跡,輕松圈定孩子的活動范圍,甚至可以判斷出:孩子的家離學校很近,5分鐘就能走到;還能實時聽到孩子和家人的聊天內容、看到孩子放學在書桌前做手工。這樣的智能手表變成了“行走的偷窺器”。根本原因在于,低配智能手表的安卓操作系統過于老舊。
上述測試手表使用的是安卓4.4操作系統,發布距今已有10年,沒有任何權限管理要求。目前最新的安卓系統已到12,在安全性上有很大提升,例如在打開app時系統會提示用戶是否授權個人信息。而廠家出于壓低成本考慮使用了低版本操作系統,很可能讓惡意軟件進入手表中,從而導致未經用戶授權就開啟多種敏感權限,獲取兒童的位置、攝像頭圖像、錄音等信息。
同時,央視兒童智能手表的案例還提出了一個關鍵點:" 手機 App 的監管目前尚可,但是其他終端在個人信息保護上的關注度還不夠。"也就是說,不僅僅是智能手表,不少智能硬件在個人信息保護上可能還不到位。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有近1.4萬家可穿戴設備相關企業。從行業分布上看,52.0%的可穿戴設備相關企業分布在批發和零售業,另有28.9%分布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1.3%的相關企業分布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從地域分布上看,廣東的可穿戴設備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近1.2萬家,占全國的84.9%。 天眼查風險數據顯示,我國6.1%的可穿戴設備相關企業產生過法律訴訟。
另外,我國超1500家可穿戴設備相關企業出現過經營異常,超180家可穿戴設備相關企業曾遭到行政處罰,60余家相關企業有嚴重違法行為。其中,經營異常企業占總量的11.0%。
關鍵詞: 個人信息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