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印象里的明星,大概自視甚高的偏多。
有蜜汁自信覺得自己能拿大滿貫的,也有張嘴就說自己演技天賦點滿的。更有長相一般卻天天占著古偶神級神級帥男靚女坑位,恨不得全天下都夸贊自己的。
但,今天高圓圓卻突然在節目上來了波不同尋常的“自爆”。
1
因為姣好的形象一向被看做大眾女神的她,這回當眾戳起了自己的肺管子:“我是一個形象大過于角色的女演員。”
在整個訪談的過程里,高圓圓都用相當坦蕩且扎心的語言,剖析著自己演藝人生。
比如,她直言自己作為演員的天分有限,即便付出了全部精力沉浸在角色和故事的情緒當中,也達不到自己內心最好的完成度。
在經歷過失望與難過之后,她盡力嘗試過許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最后得到的結論卻永遠都是自己不行。
雖然大家都說,當美女和帥哥就沒啥煩惱,每天就算只是站在那里都有飯吃。
而高圓圓也比誰都清楚,漂亮的面相讓她成為了一個幸運的人,即便不用特別努力的爭取,也可以得到工作。
但對她來說,因為容貌優勢而得到的夸贊,實際上卻意味著一次次對她演技水準的暴擊。
她心里也知道要想脫離這種評價,就得證明自己在其他方面有更多的才華,但可惜到現在為止都沒有做到。
其實早先在《人物》的訪談當中,她也曾聊到過這件事,說自己雖然有作為演員的野心,但它和能力不成正比。
她也將這種狀態生動地描述成:“我心里有很多扇門,以為它們的背后都是寶藏,但當我終于有機會打開它們的時候,才發現,門里是空的——原來不是沒有機緣,是沒有天分啊。”
這些問題體現在她的作品里,就變成了美則美矣,缺少神韻。當然,很多人都說,高圓圓只要出現在鏡頭里好看就行,要那演技干什么。
但高圓圓卻因為自己內心對演技的高要求而無法釋懷,于是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自我剖析。一方面,她覺得自己缺失放肆的特質,無法放開自己去出丑。
另一方面,則與她的母親的身體變差,她自己的心態也跟著出了問題有關。現在回過頭來,高圓圓甚至覺得當時她的心理是有些病態的。家人對于她的陪護沒有要求,但她卻哪怕出去聚會一次都會產生罪惡感。
所以在那些年里,她很少出門拍戲。就連難得進組一次,也會一直在想我這個時間是不是更應該用在家人身上。
而這些可以用來磨練、改變自己的時間,就這樣全部可惜地流逝掉了。可是,這個世界上最無奈的事情便是,你知道自己有問題,但卻無力改變。
就像無論在什么年紀,咖啡都會灑在襯衫上。面對這些無解的問題,高圓圓的選擇是坦然面對,不再在意。
所有人都說高圓圓應該多出來接戲,因為女性在事業上應該支棱起來,不能被家庭捆綁。但她卻樂得將自己的精力放在更令她快樂的孩子身上,即便她偶爾也會感受到自我的消失。
畢竟萬事不抵我舒服。
2
高圓圓的這些境遇,反倒和林心如有些相似。
她們是同樣的年少成名,同樣的大家閨秀系演員,甚至同樣被人詬病演技的上限不夠高。
高圓圓在專訪里聊到過一個很多明星都在面對的問題——
自己雖然一直能夠接到演戲的邀約,但這些劇目與自己所希望接到的角色并不一樣。
林心如也是如此。早年間,她接的戲都是一水的溫婉形象。夏紫薇,溫文爾雅的才女。如萍,溫柔的大家閨秀。
而后轉戰內地,她也輾轉嘗試了一些不同的角色。這當中有的角色的確算得上是聰明機智。
但有的角色,實在沒能逃出傻白甜、瑪麗蘇的套子。
當時有毒舌的人甚至評價她說,這部劇就算我閉著眼,都能想象到林心如是怎么哭出來的。這其實倒不是說她的演技有多不合格。只是沒能達到把同質化角色也演出區別的水準。
但與高圓圓的自我和解相比,林心如在面對天賦上限這個問題做出的選擇,其實更加主動一些。同樣面對缺少有內容角色邀約的狀況,高圓圓更多地選擇等待被選擇,而林心如卻認為:沒有機會,那我就干脆自己創造機會好了。
所以,她憑借著自己在娛樂圈混出的人脈與資源,轉行去做了制作人。
而經過在內地的一陣摸爬滾打回到灣灣之后,林心如出演的角色就肉眼可見地變得有內容多了。
就說最近這部《華燈初上》,她在里面演的是個風塵女子媽媽桑。
劇中的她不止生過孩子,還坐過牢,舉手投足間都充滿吸引力。
角色人設開始區別于過去的作品變得豐富,演技精進的評價也終于隨之而來。
而難得是,作為演員和業內人士,她也能夠站在更加專業的角度,對如今影視行業亂象的問題侃侃而談:
美劇韓劇生命力頑強是因為將經費用在了制作上,而內地的劇集卻總喜歡將錢花在演員身上。
各種一窩蜂式的跟風拍攝、瘋搶當紅演員,更是讓劇集良莠不齊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有些時候,雖然演員會受困于天賦,但至少還可以積極地利用自己的經驗,實現事業上的賽道變換。其實放棄繼續和自己死磕也好,選擇成長的另一條路也罷。
這背后反映的,無非就是不同的性格和成長環境決定著她們遇見問題時的不同解決方法罷了。高圓圓的家庭對于她的教育相對嚴格,所以她也被這樣的環境塑造成了一個從不會放縱自己的人。
你讓她學林心如去轉行做制作人?
那在晚宴上推杯換盞與投資商斗智斗勇的技能,或許她真的學不會。
高圓圓在經歷過母親的離世與孩子的誕生之后,才終于明白自己只有為了親密關系而付出,才能得到內心的滿足與平衡的基石。
對她來說,比起在永遠無法滿足自己期待的事業里掙扎痛苦,她從對孩子的付出中反倒更容易得到從內到外的快樂。
但林心如則不同,在事業上,她是個撞了南墻也不肯回頭的人。
投資商揚言要換掉男主角,她回家之后和經紀人哭一哭,第二天就能擦干眼淚繼續做事。
讓不看好你的人后悔,才是她的人生要義。
你讓這樣的林心如放棄追求事業,選擇回歸家庭?那恐怕才會讓她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吧。其實,最該為高圓圓的這段自我剖析而感到扎心的不是她本人,而是那些尚在蜜糖罐子里泡著的藝人們。
至少像她們這樣的女演員沒有停留在原地,能看到自身的局限,給事業做精練減法。而這種智慧卻是現下各種盲目自信的藝人無法擁有的。
認清自身看似苦澀,但總比愚蠢的一葉障目更有余香。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