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北京冬奧運會圓滿結束了,導演張藝謀給世界交了一份完美答卷。
但中間有個小插曲,讓人記憶深刻。
情人節的時候,張藝謀的妻子陳婷發了一篇小作文。
有些網友表示理解,“太理解了,我老公出差工作量大,吃不好,我就擔心的不行。”
還有些網友表示張婷沒有格局,特別矯情。
張藝謀導演是“大愛”的使命感和榮譽感,作為妻子應該要支持丈夫的宏遠志向與事業,而不是停留在“小愛”中。
還有網友責怪陳婷沒有鞏俐有格局,甚至諷刺她,“食得咸魚抵得渴”。路是自己選的,就算跪著,也要走完,瞎矯情什么,人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02
都說,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女人。
但,很多人都看見了成功男人的光鮮亮麗,卻看不見女人的心酸與委屈。
張藝謀第一任妻子肖華,估計被很多人遺忘了吧。
她跟張藝謀真的是共苦,后來并沒有同甘。
當時兩個人在“插隊”的時候認識,張藝謀給肖華燒水洗頭,肖華經常為張藝謀洗衣做飯。
有一次,張藝謀發燒住院,肖華毫不猶豫地跑到西安的醫院照顧,直到張藝謀病情好轉。
1975年的時候,肖華才24歲,很年輕,未來有廣闊的天空。她被推薦到上海學習。
她心里猶豫,知道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但不舍得張藝謀。
她想跟張藝謀商量怎么辦。
沒想到張藝謀卻說,“等你學識漸長,我們之間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溝通也會是問題。”
于是,肖華聽從了張藝謀的話,舍棄了上學的機會,隨后跟張藝謀結婚。
但張藝謀并不甘于現實生活,他一直都懷揣著夢想。
肖華為了支持張藝謀的夢想,省吃儉用買相機,聯系姐夫幫張藝謀的攝影材料推薦給當時文化部部長。
就這樣,張藝謀的才華一點點被發現,北京電影學院也向他伸出了橄欖枝。
之后,張藝謀被分配工作,兩個人的女兒降臨。
眼看著自己苦盡甘來,日子越過越好,肖華心里也甜蜜。
但好日子也沒有多久,1987年,張藝謀在拍攝《紅高粱》時認識了鞏俐。
某一天下午,肖華像往常一樣,整理張藝謀的衣服,從兜里發現一封信。
信的第一句話就是,“你走了,把我的心也帶走了”。此后,這件事就成了她心里的疙瘩。
兩個人因此爭吵,冷戰,感情裂痕越來越大,直至最后破裂。
肖華寫了一本書《往事悠悠》,將過去的事情攤開。
她袒露:“《紅高粱》塑造了一個有作為的導演,也最終熄滅了一顆曾經真誠過的心。在我與張藝謀二十幾年的交往中,我似乎成了個悲劇人物。”
這段真摯的感情,最后到張藝謀的嘴里成了“插隊時的誤會”。
再多的語言都陳述不了一個女人悲壯的犧牲。
她做綠葉甘于在背后默默支撐,結果,自己親手創建的家被別的女人拆散了。
莫言曾經說過:鞏俐和張藝謀之間的關系不能簡單地用八卦來概括,這兩個人在艱難的人生道路和藝術探索中互相幫助,分享了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挫折。
確實,張藝謀和鞏俐是相互成就,他們在藝術上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另一個女人的犧牲和成全也應該被看見。
我覺得,張藝謀現在的成就,有部分應該歸功于肖華。
我們很容易看到一個人事業的光輝,卻忽略了背后默默支撐的家人。
03
或許對于有野心的人來說,其他人注定要當背景墻。
張藝謀拍攝《幸福時光》時,去北京電影學院選女主角。
恰巧碰到了來參選的陳婷。
雖然陳婷沒有成為劇中女主角,卻成為了張藝謀家庭生活中的女主角。
在這段婚姻中,同樣也是賢妻為家庭默默付出,丈夫心無旁騖地往前沖。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張藝謀剛開始沒有跟陳婷領證結婚。而是等到兒子上學需要戶口,2011年才領的結婚證。
有人評價陳婷,為了一紙證書,蟄伏了十余年,生育了3個兒女,最后才守得云開見月明。
話里話外都有幾分嘲弄的意思。
看現在陳婷曬的微博,基本上也是圍繞著家庭和孩子。
但她每次說的話,都會引來嘲弄。
比如之前笑稱自己提前完成任務。
網友奚落,“你還挺光榮的”。
比如張藝謀忙于工作,生日的時候也不能抽空陪家人,陳婷把自己和孩子的照片P成一張全家福。
網友又戲謔,“前10年見不著光,后10年見不著人”。
在很多人看來,陳婷身上最大的亮點就是:
18歲跟大自己31歲的名導在一起,10多年隱姓埋名生兒育女,最后拿到結婚證終于揚眉吐氣了。她身上最大的價值就是培養優秀的孩子,讓家人感受到更多溫暖和愛。
我們應該反思,這種方式真的不好嗎?
我覺得女性的自由在于,她可以選擇當家庭主婦,也可以選擇在職場上發光發熱。難道在職場上打拼就一定比在家庭里更光榮?更值得稱贊?
如果一個女人心甘情愿地做家庭主婦,或者想要出去闖蕩,她可以自由選擇,而不是被評論被束縛。
肖華之所以是悲劇,是因為環境背景單一,在那個時代,遵從的是“白頭偕老”的婚姻觀。但現在幾十年過去了,我們只不過由推崇“賢妻良母”時代到了贊美“獨立女性”時代。
畢竟,當“賢妻良母”真的太危險了,押了全部身家,賭的是對方的責任心,良心和人品。
也許很多事在發生改變,但人性從未改變。
比如每個男人都一樣,年輕時候需要墊腳石,中年時就需要強心針,到老了就需要拐棍。
關鍵詞: 北京電影學院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