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次第綻放。
昨晚的國家體育館,上演了一場萬眾矚目的“冰雪盛宴”。
繼2008年北京奧運之后,鳥巢再次吸引了億萬國人和世界的灼熱目光。絢爛的煙花串聯起了澎湃與詩意,成為人們心中的獨特記憶。
這場冰雪煙花盛宴,來自于著名當代藝術家蔡國強。
蔡國強,不僅是第一個獲得日本文化大獎“廣島獎”的中國藝術家、第一個獲得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的中國藝術家,更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29個焰火“大腳印”作品為國內大眾所熟知。
憑借著深厚的藝術造詣和資深從業經驗,他再次擔任了本次2022北京冬奧會視覺藝術總設計師。
自2008年的驚艷之后,將近14年的光陰過去,蔡國強的“大腳印”又走回了北京。
那是2008年的8月8日。
作為北京奧運開閉幕式核心創意小組成員及視覺特效藝術總設計的蔡國強,從未感到如此緊張。
盛夏的北京,本就升騰著熱氣。那晚的鳥巢,也因人們激動的心情而更覺灼熱。
隨著倒計時逐漸逼近,全場10萬觀眾齊齊屏息凝神,一個個“大腳印”沿著北京的中軸線,從遠處向鳥巢走來,等到鳥巢上方時,剛好是第29個。
那最后一個“大腳印”的綻放,宛如星光垂下。
李白有詩言“疑是銀河落九天”。星光與玉瀑,難分難辨,而這一原本只能在詩詞中感受到的意象,卻在蔡國強的設計下,以焰火的形式展現在了世人面前。
焰如星、星如瀑,高空抵達地面又摔落出了四處迸濺的星光。
而后星光向中心匯聚,霎然組成幾個星光五環,被由天而降的“飛天”神女抬起,將星光五環從地上直接拉了起來,那一刻,十萬人的鳥巢,爆發出了一聲驚人的“哇”!
這一套設計,行云流水,將焰火和其他藝術形式達到完美配合,實際上,為了這一天,蔡國強已經等待了至少二十年。
上世紀80年代末,蔡國強啟動“跟外星人對話”項目,他不斷思考著,來自天上的外星人,看著人類的國界時,會有怎樣的思索,表現形式會是什么樣的?
巨大的腳印,是最直接而浪漫的呈現。
一直以來,蔡國強都很想實現這個設想,但是總因為各種因素沒能成行,直到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奧運的主場,一串巨大的腳印象征著世界來到了中國,也象征著中國走向了世界。
而他最緊張的環節,便是“點火”。
當李寧舉著火炬飛天的那一刻,穿著薄荷綠色短袖的蔡國強在下面緊盯。他右手緊緊持著對講機,左手拿著一塊淡藍色毛巾把自己整個臉快速轉著圈擦了兩遍。
連擦汗都要搶時間。他心里,懸著整個流程的時間線。
開幕式結束后,蔡國強和張藝謀導演兩個人結伴走出場館。
張藝謀對蔡國強說,我們明天早晨起來,路上可能會被人“砸板磚”了,然而令這兩位大師都沒想到的是,早晨一睡醒,“哦喲,遍地開花,一片叫好。”
蔡國強的“大腳印”煙花設計,更是讓中外觀眾印象深刻,成為了讓西方開閉幕式都要重新思考的一個重要標識。
每次的煙花創作,于蔡國強而言都是一次冒險。
年輕時,他曾把“火藥”當作與自己和解的一個渠道。
火藥,充滿著危險和偶然性,是“謹慎”的反面,充滿了“不受控”。這種特殊性,投射在藝術之上,就意味著更大的自由度和想象力的可能。
上世紀80年代開始,蔡國強持續探索從家鄉泉州開始的以火藥創作繪畫的藝術手法,逐漸推大其作品的爆破規模和形式。
他在嘉峪關用火藥把長城延伸一萬米,在紐約用移動彩虹向“9·11襲擊”后的哀傷空氣中注入正氣,在杭州西湖的湖心炸出一片絲綢的西湖煙雨,在家鄉泉州的天地間架起一座火梯,完成自己21年前的夢想......
火藥,確是他的畫筆。爆炸的一霎那間,聲光影齊現,但為了這么一瞬的燦爛,設計者要做大量的前期籌備。進入到操作階段,則要更為嚴謹。
但即使再嚴謹,點火以后會怎么樣也很難知道,唯一能做的只有不斷試驗、糾錯、模擬、直至試驗成功。
2015年6月15日清晨4點49,在福建泉州惠嶼島海邊,蔡國強的作品《天梯》終于成功呈現。
那是他嘗試的第五次。
那次,他將自己的奶奶帶到了現場觀看。觀看完了煙火表演,奶奶問了蔡國強一個問題,“你說我會死嗎?”
在泉州,人們敬畏自然的力量。由蔡國強的作品,人們常常能生發出表演以外的感觸,產生追問和反思,已經不是傳統煙花“看個喜慶熱鬧”那么簡單。
蔡國強煙花作品《天梯》
像《天梯》這樣的作品,跟天氣即時條件和其他各個環節都聯系得很緊。“所以就是要相信命運,跟命運去對話,跟看不見的力量去對話,要畏敬這些。”
這些“畏敬”,是蔡國強作品的“靈性”所在,他看重作品本身的立意與詩意,為了這些看似渺茫的追求,做下踏實的苦工。
昨晚這場令全世界矚目的開幕式煙火表演,再次讓萬千中國人深深感動。
如果說十四年前的開幕式,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中國意圖向世界“展示肌肉”,今天的開幕式更像是一個從容的詩人在描繪未來圖景,多了詩意以及對人類共同體——“我們”的關切。
開幕式伊始,千百朵銀色蒲公英化為漫天煙花綻放于天空,霎時間銀光將鳥巢照耀的通透圣潔,隨即蒲公英落下,幻化成一個巨大的SPRING(春天)。
古語云,“春風如貴客,一入便繁華。”
昨天,正是24節氣中的立春之日,蔡國強的“立春”煙花以不二的姿態,昭告著新生和希望,在新冠疫情持續影響下的今天,再次表達體育精神的根本命題——生命力。
而那千千萬萬個飛向天空綻放的蒲公英,在設計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小的技術困難。
蔡國強在接受采訪時說,蒲公英的形狀不規則,要做出那種自然飛舞的樣態實屬不易。而最終的完美呈現也全然讓國人大呼,“你永遠可以相信中國人的浪漫”。
秉承著“簡約 、安全、 精彩”的總原則,蔡國強將本次開幕煙花的每一個環節都精確到最小單位。
連同磅礴的“迎客松”煙花在內,蔡國強的煙花作品全然詮釋了中國人獨有的對“意境”的浪漫審美。
這種浪漫含蓄而不失熱情,大氣而不失韻味,簡約而不簡單,高科技而不炫技,每一幀都是細節,每一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和追問。
在昨天開幕式結束后,蔡國強第一時間通過抖音直播的方式為大家講解開幕煙花背后的故事,還展示了多版開幕式的珍貴手稿,這其中就有昨天在抖音上線的“地球切線”煙花。
當蔡國強的冰雪煙花綻放在鳥巢上空時,他為抖音特別設計的“地球切線”煙花已先行為這一冰雪盛宴迎來了好勢頭。
這個春節,數億用戶在抖音點燃“煙花”,為自己新的一年蓄力,也為家人歡討好彩頭。
煙花特效組成的鳥巢國家體育館的形象驟然炸開,形成一個真正的“鳥巢”,從中翩然飛出的兩只小鳥扇動翅膀,環繞“鳥巢”飛翔而后奔向遠方。
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共創線上開幕煙花 ,助力冰雪健兒 ”。
在這變動的時代里,每份快樂都值得歡慶。抖音作為新時代的媒介產物,以極大的包容度和創造性成為了多種藝術形式的承載介質。
蔡國強很早便關注到了這一點,他認為很多年輕人設計的特效非常有想象力,作為藝術從業者,蔡國強也希望把自己的作品放到這個平臺上,和更多年輕人互動交流。
“互動是藝術生命力的強大助力。”
煙花是蔡國強的熱愛,更是中國人刻在骨子里的浪漫。
辛棄疾曾言“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早在隋唐之際,火藥便已發展成供人娛樂使用的焰火,“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到了宋朝,其“架子煙火”或“盆景煙花”,已具相當規模。
每逢佳節,焰火競相比美,從掌燈后不久直至更殘漏盡,代代傳承至今,煙花爆竹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河南洛陽: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焰火
蔡國強的煙花作品中,日漸注重環保材料的使用,在兩次體育盛會的煙花設計中,都遵循著嚴格的環保標準,一切材料盡量做到“無毒、無煙”。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長久以來中國人都有著在新年燃放煙花的習俗。
然而隨著國人環保意識的日漸增強,在一般性節日減少煙花燃放也成為了新時尚。作為煙花設計師,蔡國強一直在探索藝術追求與落實環保并行不悖的可能。
昨天在抖音首次上線的“煙花特效”作品,便是蔡國強對于煙花新形式的大膽嘗試,讓大家欣賞藝術創作的同時,能夠感受到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環保觀念,并通過分享的方式傳遞出去。
在“開幕煙花”道具中,不僅有絢爛的煙花特效,還會直接生成為冰雪健兒加油的數字記錄。
每一份微小的祝福和力量都將被看見,那來自四方的鼓勵也將匯成一股巨流,強力助威這場冰雪體育盛事。
除此之外,蔡國強還希望,這款煙花特效能夠為大家增加一些年味,而在科技愈加便利生動的當下,“電子煙花”在藝術性和文化性上的潛力,都足以使其成為一種備受期待的“新年俗”。
而本次冰雪煙花的設計靈感,正是來源于蔡國強對于人與宇宙關系的思考。
一條可以擺脫地球重力駛向浩瀚宇宙的切線,代表著無窮的可能性與探索精神。
蔡國強在設計中將同樣意味著孕育生命的“鳥巢”視作地球的縮影,由此延展出的“地球切線”煙花正代表著,人類共同體一起向未來的美好愿景。
以此設計為基準,蔡國強將其以線上煙花特效的形式成功實現,“線上的形式實際上更加自由,實現的程度也更高。”
通過線上煙花的方式,“開幕煙花”特效得以在每一位平凡人所生活工作的地方綻放。
從學校到企業,從城市到田野,“地球切線”綻放在祖國各處,形成一派“線上新年味”的熱烈景象。
煙花特效出現在人們團圓飯的餐桌上,父母陪小孩玩耍的雪地里,情侶漫步的夜色天幕中......
憨態可掬的英國著名喜劇演員憨豆先生在觀看完開幕式后便第一時間使用了“開幕煙花”道具,為冰雪健兒加油。
關鍵詞: 煙花 蔡國強 冰雪 鳥巢 開幕式 特效 藝術 星光 作品 抖音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