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12月29日,第23屆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期間,華為城市智能體峰會2021成功舉辦。本屆峰會以“共筑城市智能體 點亮孿生新未來”為主題,由國家信息中心、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導,深圳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在致辭中表示,在新的發展階段,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必須結合城市自身特點和優勢,從以下四方面著力創新: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構建“服務型”智慧城市;二是持續推動體制機制變革,構建“協同型”智慧城市;三是完善數據治理體系,構建“數治型”智慧城市;四是鼓勵技術融合應用,構建“安全型”智慧城市。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李卓文在致辭中表示,當前,深圳市進入了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深圳經濟特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疊加的黃金發展期。深圳將高標準建設智慧城市,推進城市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建設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數字孿生城市和鵬城自進化智能體,實現城市全要素數字化、城市運行實時可視化、城市管理決策協同化和智能化,努力打造國際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和數字中國城市的典范。
華為公司副總裁、企業BG全球政府業務部總裁岳坤在致辭中表示,用智能體賦予城市生命,是華為助力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和方案。首先以“三項全能”視野,統籌規劃和系統推進城市智能體建設,促進城市生命體的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以“韌性城市”目標,深耕城市智能體“一網統管”應用,增強城市生命體的應激反應能力;以“人工智能”筑基,“一城一智(中心/平臺)”建設城市智能體底座,培育城市生命體的自適應能力。
城市數字化轉型實踐精彩紛呈
一年前,華為發布城市智能體參考架構,開啟用智能體賦予城市生命體智慧的實踐。一年來,城市智能體獲得眾多城市的認同,智慧城市建設進入全面發展的新階段,包括上海、深圳、武漢、福州、蘇州、長春、東莞等在內的50多個城市或城區相繼開啟城市智能體建設。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龍指出,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具有滿足智慧城市不斷增長的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提升智慧城市多維數據處理能力,提供從感知到認知、決策的一體化能力,助力智慧城市發展向全場景應用邁進等作用,已經成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必然路徑。未來,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仍需遵循適度超前布局、統籌規劃、多級協同等一系列原則,方能推動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步入良性發展快車道。
華為中國政企智慧城市業務總裁夏尊表示,面對城市數字化轉型新要求,華為以技術(Tech)、環境(Evrionment)、業務(Business)三位一體模型為新理論,運用“1框架2轉變3領域4體系5要素”的新方法論,構建起全場景融合、全要素匯聚、全周期服務的城市智能體2.0的城市數字化轉型新框架,攜手生態伙伴深耕城市數字化,點亮孿生新未來。
作為本次峰會的最新成果,華為基于智慧城市建設的最新洞察與實踐,發布《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計算平臺白皮書》、城市數字化轉型團標、城市智能體合作圈4.0,持續深化華為城市智能體的技術創新與前沿探索。
《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計算平臺白皮書》旨在分析智慧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痛點問題,提出人工智能計算平臺賦能智慧城市的發展思路。統籌建設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計算平臺應該遵循集約建設、技術自主、云邊端協同等原則。昇騰智城解決方案憑借全棧創新的AI能力、集約化平臺建設、繁榮的產業生態,成為白皮書的核心亮點。
咨詢規劃是數字化轉型建設的起點。華為聯合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上海智慧城市研究院、天津智慧城市研究院、安永(中國)企業咨詢有限公司等企業和機構,發布《城市數字化轉型頂層規劃方法(2021)》和智慧城市產業生態圈《城市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指南》(SCIE 007—2021)團標。兩份文件突出“業務-技術-環境”三位一體融合創新,提出“三階八步”的頂層設計方法論,內容涵蓋現狀需求分析,戰略規劃,架構、運營及支撐體系、實施路徑設計,以及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和數據治理專項規劃等內容,給出了體系化的設計思路和實施步驟。
本屆峰會在去年基礎上持續升級發布城市智能體合作圈4.0。華為始終貫徹“平臺+生態”戰略,在服務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不斷豐富城市數字化轉型建設生態類型,基于城市數字化轉型需求發展能力型生態伙伴,全方位服務城市數字化轉型。
一年一度的高交會是展示科技創新成果的盛大舞臺,華為城市智能體峰會也將持續為城市數字化轉型搭建平臺、交流經驗、凝聚共識,努力為新時代的創新發展交出滿意的時代答卷。
關鍵詞: 城市 智慧 數字化 智能 華為 轉型 建設 人工智能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