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混亂和崩潰邊緣的2045年,現實世界令人失望,人們將救贖的希望寄托于“綠洲”,一個由鬼才詹姆斯·哈利迪一手打造的虛擬游戲宇宙——《頭號玩家》。在這部科幻電影里,人們通過VR(虛擬現實)頭盔進入這個名為“綠洲” 的虛擬世界去通關戰斗。
從影視劇里虛擬的“綠洲”到現實環境里的綠色城市,現在,有這樣一批“頭號玩家”正在為低碳化變革進行探索和努力。
先看行動較早的發達國家,企業主導的智慧城市建設普遍將低碳節能作為重點。比如,江森自控發布的全新OpenBlue零碳建筑解決方案——通過專業的監測與報告平臺,對建筑能耗、用水、材料消耗、溫室氣體排放等進行實時的數據追溯和分析。施耐德電氣從“綠色能源管理”出發,攜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零碳園區、端到端綠色供應鏈等業態。
在中國,城市同樣是碳中和的重點,還有一些先行者開始探索雙碳落地的路徑。比如,曙光通過芯片節能、設備節能、平臺節能以及清潔能源等多層次技術創新,構建綠色低碳的“5A級”智算基礎設施。特斯聯長期致力于圍繞AIoT技術,通過全場景、智能化TACOS城市級操作系統的打造,在全球范圍內驅動城市管理效率的升級,產業生態的繁榮,以及綠色低碳技術的落地。不過,在中國產業端,城市數智化正為城市各場景提供能效管理服務,智能技術和應用有望推動零碳城市建設,實現從零碳建筑到零碳社區、園區再到零碳城市的發展路徑。
在這個路徑探索的過程中,無論是在城市全場景覆蓋方面,技術對碳數據方面收集與檢測的先驗性,還是聯合各方力量建立的低碳化生態圈,以特斯聯為代表的中國先行者顯示出了對綠色低碳智慧城市建設的堅定信念和為此進行的“頭號玩家”似的探索精神,甚至可以在未來能為中國乃至全球智慧城市在低碳化建設中貢獻解決方案和技術標準。
城市低碳化變革的“先行者”
產業的大動作不可否認與國家政策風向是密不可分的。
作為全球主要排放國中首個設定碳中和限期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對碳排放達峰時間和長期碳中和問題設立了更高的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據央廣網報道稱,世界低碳城市聯盟名譽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康飛宇認為,這展現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堅定決心。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2020年10月發布的《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 略與轉型路徑研究》顯示,國家雙碳戰略投資總規模預計130萬億,每年需投資2-4萬億,低碳技術迎來發展機遇,成熟穩定、可商業化的智慧節能技術成為投資關注點。
另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顯示,城市貢獻了總能源消費量的67%~76%和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的71%~76%。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伴隨著2030年我國碳達峰承諾的日益臨近,區域經濟整體的智能化含量已經成為衡量城市和企業長遠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原氣候司巡視員謝極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座談會暨專家組成立會上表示,綠色低碳智慧城市的建設是雙碳落地的一條值得探索的路徑。“而作為專家組成員,我們肩負的責任就是將國家的宏觀戰略與產業的深度解讀相融合,為產業中的參與方提供正確的決策引導、緊密的生態資源聯結以及政策在實施過程中的實際落地提供有效的資源支持”,謝極補充說:“要實現真正的碳達峰、碳中和,要注重的是貢獻率,要落地真實的場景,如樓宇、園區、甚至城市等,要注重的是真正技術在該領域的應用率有多高,對整體目標起到多大作用,這要靠具體一個一個低碳項目的落地來實現。
視角轉到中國西部城市重慶,這里坐落著一個5,945平方米(相當于一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的園區——AI PARK,不謀而合的成為專家口中路徑的一個實驗園區。同時,它也是特斯聯在全球的首個人工智能城市智能化先行區,還是首批運用AIoT技術全生命周期監測碳排放的生態園區。
走近觀察,可以發現AI PARK在設計上融入了“空間智能化”理念,它由一組金屬墻排列而成,將空間進行模塊化組裝,極大的節省了材料的使用,同時也提高了材料回收利用的比例,減少了能源的浪費。
根據特斯聯公布的數據顯示,這里的碳排放量約3.8噸/年,僅與一輛小汽車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同。AI PARK 100%使用清潔能源。其中,園區年消費天然氣約1300方(約為5戶家庭一年用量),年用電量約3500至4000度(僅相當于2戶家庭一年用電量)。據清華大學《重慶特斯聯AI Park項目碳中和報告》的研究測算,AI PARK在運營階段就已率先實現“凈零碳排放”。
在全球范圍內的綠色低碳城市建設中,當業界很多玩家還停留在樓宇、能源或園區的節能減排階段,綠色低碳早已成為了特斯聯的企業級戰略。為何這么說?在減碳的基礎上,該企業以技術為手段,以其以AI CITY為依托,開始先行探索城市全場景的“碳數據”收集。
具體來看,特斯聯將碳監測的傳感設備部署在不同的城市場景中,獲取公共區域的關于碳排放的數據,上傳至城市TACOS平臺,對監測到的碳數據進行分析并產出相關場景的診斷,并針對該場景性提出精準性節能減排解決方案。值得一提的是,特斯聯擁有覆蓋樓宇、學校、商場、園區、家居等的九千多個豐富的落地場景,為特斯聯獲得和積累相關數據及解決方案提供了有效的支撐。
除了全場景的落地帶來的大量豐富的碳排放數據,以及對這些大數據的檢測和收集,形成的更為精準的節能減排解決方案外,特斯聯在科技化探索綠色低碳智慧城市這條“先行”路徑上,得到了國際行業協會的認可;在中國入選“碳達峰碳中和專家組”成員。
據外媒報道稱,2021年10月,特斯聯經過嚴格審核正式成為BACnet International金牌會員,以推廣使用BACnet作為通信協議。而BACnet這一協議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一種統一不同制造商的樓宇自動化設備之間的通信標準,允許數據共享和設備協同工作,克服傳統BAS開放性差的問題。
這可以理解為,特斯聯具備了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城市建設中樓宇自動化標準的技術能力和資格。顯然,這讓中國企業在與更多國際品牌搶占全球智能樓宇賽道中增強了競爭力。進一步地,在同臺競爭中,未來有望打破國際品牌壟斷全球樓宇自控領域的局面,作為國產替代標桿。
近日,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座談會成立成立“碳達峰碳中和專家組”,專家組組長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原氣候司巡視員謝極擔任,其成員包括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戴彥德、中國節能協會副理事長房慶、特斯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艾渝。
專家組將聚焦碳達峰碳中和政策導向前瞻性分析,指導雙碳路徑的頂層設計、創新研發與技術應用,進一步講好綠色低碳的中國故事,構建在雙碳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其中,特斯聯將作為專家組的產業端核心成員,為雙碳在科技產業的有效落地提供場景及技術支持,與專家組一道探索綠色低碳智慧城市的實現路徑。
毫無疑問,智能技術成為全球低碳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而在特斯聯的綠色低碳智慧城市的打造中,“中樞神經”TACOS系統成為關鍵所在。
技術支撐:綠色低碳智慧城市的“中樞神經”
5月30日,在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七屆學術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丁仲禮作了題為《中國“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的專題報告,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學部近期圍繞碳中和問題所布局的咨詢項目進展情況。他指出,“碳中和”過程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其過程將會是經濟社會的大轉型,將會是一場涉及廣泛領域的大變革。“技術為王”將在此進程中得到充分體現,即誰在技術上走在前面,誰將在未來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
而具體到智慧城市領域,特斯聯能實現上述全場景智能管理,“殺手锏”在于其自主研發的基于AIoT技術和城市商業場景深度融合優化的全新操作系統TACOS(TERMINUS AICITY OPERATING SYSTEM)。
TACOS是特斯聯結合自身多年來的母體實踐與操作,研發的新一代數智化云原生操作系統;是支撐特斯聯人工智能城市業務,以及各行業SaaS(軟件即服務)云產品不斷拓展進化的技術底座和動力支持系統。通俗來講,它類似于PC的Windows、手機的安卓和iOS,與城市有關的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要想實時的交互,就需要有一個連接兩者的操作系統,那么,TACOS扮演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
有這樣一個描述,在AI CITY這顆大樹上,最先生長的是掛在枝頭的果實AI 終端(包括機器人)和邊緣計算產品以及其他的傳感器和電子消費品,沿著這些果實生長方向向上傳遞的,是位于樹冠不同位置的重要分叉細分場景解決方案;無數的分叉漸漸粗壯,最終匯聚成大樹的主干特斯聯AI CITY操作系統,一個用于感知和分析城市事件的平臺,后者的目標是幫助管理者實現更加智能、敏銳和人性化的管理;為城市的傳統產業升級提供更加開源的數據資源;為城市中的企業和個人提供更加實時、經濟、精準的服務。
如創始人艾渝所指,特斯聯是從城市的頂層設計角度出發,以智能城市操作系統TACOS作為數字底座,統一協調城市的軟件、硬件及生態,有效打通不同智慧場景解決方案之間的隔閡,打破漸進式城市智能化帶來的協同感缺失和重復建設冗余。
以特斯聯AI碳中和云為例來說明,它作為一個統一的平臺,動態融合AIoT全域物聯感知數據、環境與資源大數據。特斯聯AI碳中和云針對新型建筑的綜合能耗管理,節能和供熱制冷管理,能源消費數字化的管理以及環境數字監測,數字中心提效、生產生活方式互聯互通這六大核心能源消費場景,依托特斯聯智能操作系統TACOS和智能算法打造了六個與之對應的核心產品:樓宇自控,智慧燈光、超級能源管控AI能源云、智慧家居、高效機房以及AIDC云。憑借上述產品,特斯聯將全面服務社區、園區、商業、文旅、工業、建設和IDC場景的碳中和需求。
據相關人士透露,未來,特斯聯將著力布局“雙碳”領域六大賽道,包括節能技術、結構技術、能源系統零排放技術、負排放技術、氫能技術、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等。另外,技術實現的一個關鍵因素則是人才,特斯聯在這方面也是“求賢若渴”。目前,特斯聯科研人員占比超60%。
據報道,今年7月,該公司正式宣布“百博計劃”,即預計在未來一年中,特斯聯將聚焦在智能操作系統、AI、IoT、云和大數據等領域招聘數百名具備博士學歷的科學家、產品及技術專家。
艾渝告訴記者,通過“百博”計劃,特斯聯將從產業端發力,力邀有志于將科學研究成果與市場需求緊密聯系,以實際應用效果反哺探索性研究的科學家群體加盟,以產研結合、產研互促的方式共同推進我國在數智化底層技術研發與應用上的升級與領跑。
翻譯一下,做好這件事,特斯聯需要合作伙伴,產業端也需要其他領域的資源做盟友。
生態:“綠洲”不是一個人的游戲
在《頭號玩家》電影中,玩家們秉承著這樣一種信念:“綠洲不是一個人的游戲。”一個道理,在探索綠色低碳智慧城市的路上,也不是一家企業或一個平臺的事情。
這與艾渝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身處于產業之中的每一個企業乃至每一個人應盡的責任與義務。“特斯聯致力于為碳達峰碳中和在科技產業的有效落地提供豐富的城市場景及技術支持,將與專家組共同探索雙碳技術在綠色低碳智慧城市領域的實現路徑。”
據報道,自2016年起就開始布局碳中和領域,特斯聯從場景積累出發,目前致力于通過數據平臺打通和AIoT技術賦能實現對整個碳排放行為的全周期監測,并正在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共同探索雙碳目標實現路徑。
其中,特斯聯作為“綠色智能新經濟產業聯盟”理事長單位,以TACOS城市級操作系統聯合AIoT產業鏈上下游及不同領域合作伙伴,促各方合力,通過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產業賦能等形式,為雙碳在城市場景的快速落地貢獻出產業的力量。
據透露,目前,已有包括華為、京東云、騰訊、光大云繳費、科大訊飛、商湯、西門子、BCG、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智慧城市發展聯盟、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等在內的數十家企業及機構加入“綠色智能新經濟產業聯盟”。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也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有諸多相關之處,都是涉及經濟、社會、環境等多方面的系統性工作。而將政策落實到各行各業,自然離不開產業端的努力。但政策信息風向標的及時捕捉和研究機構的前沿探索也是綠色低碳智慧城市實現的強有力保障。
可以這樣理解,除了政策推動的“天時”,平臺業務及公司戰略高吻合度的“地利”之外,現在,特斯聯圍繞城市低碳化變革逐漸建立起的強大“朋友圈”是關鍵的“人和”因素。
相關內部人士對記者透露,為進一步融匯產業界力量,特斯聯與國家相關部門、事業單位、學術機構以及行業頭部平臺就雙碳的實現達成戰略合作,將建立暢通的政策信息通道和創新資源的點對點流動渠道,為雙碳領域能力的轉化與項目落地架橋鋪路,攜手打造雙碳落地的合作典范。
另外,在能源高效利用、“雙碳”等綠色發展政策研究等支撐引領作用下,特斯聯在籌備與合作伙伴在決策咨詢、課題研究、業務合作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作為產業端代表和技術提供平臺,特斯聯可以相對快速地得到相關決策的咨詢,專家組對雙碳課題研究的成果以及科研人才都是特斯聯自身綠色低碳智慧城市業務發展中非常寶貴的“無形資產”。
“我想,特斯聯應該像一架梯子,把前沿科技嫁接到現實場景。”艾渝曾在一次內部分享中這樣說到。現在看來,特斯聯想要打造一片綠色低碳智慧城市領域的“生態雨林”,在這個生態中,各方發揮不同的優勢,相互之間相輔相成。比如,可以充分發揮特斯聯依托自有AIoT技術、邊緣智能和控制產品和城市級TACOS操作系統,形成包含AI能源、AI環控、AI家居、AI數據中心、AI樓宇、AI高效機房等六大場景SaaS應用的碳中和云,特斯聯在與500+生態伙伴的深度合作中,不斷拓展服務能力與邊界,致力于為社區、園區和城市提供全方位“雙碳”領域智能服務的系列作用。
正如艾渝所說,“發展壯大數字經濟,特別是打造雙碳技術引領下的創新通用技術平臺,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數字經濟發展背景下,奠定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機會,加速改變全球產業鏈和全球治理體系的關鍵節點。”
《頭號玩家》電影里有一句經典臺詞:是甘于現實,還是征戰未來?毫無疑問,中國企業作為最主要碳排放源與創新主體,應將實現碳中和為己任,更該承擔以創新之力賦能社會實現碳中和的責任。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以特斯聯為代表的綠色低碳智慧城市踐行者,可以在“綠洲”的世界里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中國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