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林夢雪】近年來,語音、人臉識別等“感知智能”技術已相對成熟。但感知智能在處理需要知識、邏輯推理、思考等復雜任務時,表現并不理想。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深入發展,如何賦能機器像人類一樣具備“思考能力”,實現“認知智能”成為新的研究方向。
對于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的定義,創新工場首席科學家,北京瀾舟科技創始人兼CEO周明是這樣闡述的:“感知智能是眼睛看得到、耳朵聽得到、手觸摸得到的一些感知信號,而認知智能是AI技術對人類語言理解后進行推理,實際上是人類的思維和大腦的行為的體現。”
周明認為,“認知智能技術的一個瓶頸是語言的理解的問題,比如說由于上下文不一樣,詞的意思就不一樣,一個句子雖然用同樣的詞,語氣變化意思也完全不一樣等。”
那么,人工智能如何能對自然語言進行很好的理解呢?
“近幾年,由于預訓練模型的推出,使得自然語言理解的能力大幅度增強,體現在問答、搜索、翻譯的水平大幅度的提升。由于有了這樣的能力,人們就期待著認知智能可以上一個更大的臺階。”周明說道。
2021年7月,基于輕量級、高效訓練的研究路線的孟子預訓練模型正式推出,據悉,孟子是基于瀾舟科技自研技術開發的大規模預訓練語言模型。支持多語言、多模態數據。同時支持多種文本理解和文本生成任務,能快速滿足不同領域、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
在落地方面,孟子預訓練模型致力于構建十億級別的小模型,充分發揮已有參數下的模型潛力,有利于快速、低成本地落地現實業務場景。性能方面,孟子預訓練模型可以比肩甚至超越千億大模型,在包含文本分類、閱讀理解等各類任務上表現驚艷。
需求和技術推動著人工智能市場逐漸壯大,行業分析機構IDC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包括軟件、硬件和服務在內)收入將達到34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萬億元),增長15.2%。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深入發展,各行各業對認知智能的需求也逐漸加大,以金融業為例,當前金融行業面臨運營成本高、客戶服務壓力大、產品服務單一、交易欺詐風險高等問題,這些都無法通過感知智能技術解決,而知識圖譜驅動的認知智能在這方面有很好的表現。
周明介紹稱,2021年9月,瀾舟科技在金融和營銷行業完成高性能輕量化行業預訓練模型,目前,瀾舟科技正在建立金融行業的行業搜索引擎。
他表示,“隨著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企業對人工智能的需求也逐漸從“感知智能”過渡到了“認知智能”,認知智能可以幫助企業從大數據中獲得信息、在知識圖譜和產業規則的基礎上進行推理,然后形成洞見,對業務報表流程作出趨勢判斷等。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從 “感知智能”大步邁向“認知智能”。”
“現在有了預訓練模型的技術,再加上市場的需求,可以期待認知智能有一個新的飛躍。瀾舟科技應運而生,希望能夠通過技術解決實際需求中的難題,同上下游伙伴一起將認知智能的發展推到新的高度。”周明說道。
公開資料顯示,瀾舟科技今年1月入駐由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開始孵化,8月完成天使輪融資,投資方也是創新工場;9月獲HICOOL 2021全球創業大賽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賽道一等獎,HICOOL全球創業大賽是以海內外人才創業大賽為主體的綜合性國際人才活動,通過兩年來的成功運作與積累,已累計吸引全球84個國家和地區創新項目6044個,匯聚頂尖創業人才8162名。據官方透露,HICOOL 2022年新一季賽事招募將于近期全面啟動。
關鍵詞: 智能 認知 人工智能 瀾舟 感知 模型 周明 訓練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