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11月27日電 (記者 蔡敏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入全面推進實施階段,正由“制造-貿易”的合作發展到公共服務、智慧政府、科技研發、金融貨幣等多領域深入合作階段。
2021(第十六屆)中國電子政務論壇暨首屆數字政府建設峰會正在廣州舉行。粵港澳政府官員在峰會上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就智慧政府和數據治理方面繼續深化交流合作,推進三地居民“零出關”實現跨境通辦。
“疫情下讓粵澳兩地居民安全便利通關是兩地合作的重要舉措,我們利用了區塊鏈技術,在確保信息安全,個人隱私保護,以及信息確信情況下,使粵康碼和澳康碼實現跨境互認,便利兩地居民的通關和通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林智龍在峰會的分論壇上表示。
助力兩地居民安全便利通關僅僅是粵港澳大灣區深化合作的縮影。在“灣區通辦”方面,今年4月,江門與香港、澳門地區開設“跨境通辦服務專區”,澳門企業與民眾“零出關”即可辦理不動產登記等300多項江門政務服務事項;9月,珠海和澳門推進一站式服務新平臺,包含100多項珠澳高頻使用的公共服務;9月,廣東通過實施“社保通”工程,幫助在粵港澳人員“足不出境”就近參保;9月,前海管理局啟動“前海港澳e站通”項目建設,將為港人澳人免費提供企業商事登記、政務服務等服務;11月,“中山-澳門跨境‘不動產登記+金融服務’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在中山啟動,未來澳門企業、居民購買中山市房產,可線上跨境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
上述都是粵港澳加強規則機制銜接,加快跨境數據流動,協同推進跨境數字服務體系,探索建立跨境開放型、合作型、示范型數字服務融合的創新實踐。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加強粵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統一標準,開放數據端口,建設互通的公共應用平臺。推進電子簽名證書互認工作,推廣電子簽名互認證書在公共服務、金融、商貿等領域應用等。
香港特區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通過視頻稱,香港特區政府致力于利用科技提升城市管理和改善市民生活,推出智慧城市藍圖優化擴大城市管理工作和服務。粵港于2012年制訂了電子簽名證書文件,并推出證書安排。“香港將與廣州市相關部門簽署一份框架合作協議,讓其成為香港可信認證服務商,借鑒廣州認證服務平臺,面向居民企業使用廣州市的服務,開展區塊鏈可信和行業運維方向的建設,為灣區的數據共享流通提供了數字化保障。”黃志光稱,期望粵港以后在智慧政府和數據治理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利用電子證書互認機制推廣跨境電子商貿應用等。
“在粵澳合作方面,澳門將與廣東省共同促進兩地的公共服務發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政務服務跨境通辦的工作,為兩地的居民生活和往來提供更大的便利。”林智龍表示。
《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十四五”規劃》明確,到2025年,廣東將實現政務服務高頻服務事項100%“省內通辦”“跨省通辦”“灣區通辦”,其中,將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身份認證、電子證照等信息資源共享互認機制,實現政務服務“同事同標”,推進粵港澳“灣區通辦”。
近年來,廣東政務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新突破,率先解決港澳居民網上辦事身份驗證等關鍵問題,方便港澳居民在內地辦事;港澳居民持出入境證件,可在廣(州)珠(海)城軌、江(門)湛(江)鐵路等通過自助閘機實現實名制驗證、辦理進出站檢票手續。深圳以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為突破口,推進“灣區通”改革項目實施,規劃建設大灣區大數據中心,開展特區數據條例制訂,政務服務率先實現全流程秒批、秒辦。
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楊鵬飛表示,廣東以泛珠三角區域重點城市為突破口,推動16個地級以上市與8個省區以及香港、澳門開展點對點“跨省通辦”“跨境通辦”合作。5年內,廣東省將依托泛珠區域合作平臺,深化政務服務“灣區通辦”“跨境通辦”。(完)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