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林迪】“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公司員工——大概40%的員工或多或少會從事科技方面的工作,這些人不是科技部門的人員,而是來自其他業務部門,這些人會自行開發來讓工作變得更輕松。”近日,Gartner研究副總裁陳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的情形是科技工作不單是由CIO領導,業務部門也參與其中。
全球科技預算明年增幅最大
根據Gartner近日發布的《CIO和科技高管議程》顯示,明年企業在科技方面的預算增長幅度會是近十年中的最大增幅,可達到3.6%。這是既2008年以來,Gartner預測的最大一次增幅。這反映出企業對科技投入的增加,即認可科技的價值及其對業務帶來的好處。從全球不同區域來看,科技預算增長的比例分別是:亞太3.9%,歐洲3.7%,北美3.1%,拉丁美洲3.5%。
值得關注的是,從科技預算的角度來看,明年中國預算總值比全球(平均值)要高,但中國的增速為十年來最低,而明年的全球增速是十年來的最快一次。
陳勇指出,在技術迭代與開發方面,中國數據比全球好,且中國企業對云的使用量在加快。“我們過去總說中國云技術采用的程度比全球落后三到五年,現在落后的時間可能縮短至兩年。云的采用速度在加快,而很多企業對人工智能的投入都減少了,即中國業界對人工智能的熱情有所降低。雖然很多企業仍認為人工智能很重要,但不會像以前那般進行投入。”
主題:業務的可組合性
據介紹,今年Gartner首席信息官議程的主題為“業務的可組合性”,理念是把業務變成像積木一樣,既可搭建亦可隨時隨地拆開重建,這樣更具靈活性,以便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陳勇還強調了“業務的可組合性”與“中臺”的兩個區別。一方面,中臺主要把業務能力抽象成一個個模塊,而“可組合式的業務”則被稱為“業務元素”,“業務元素”的涵蓋面比“業務能力”更為廣泛,它包含“業務能力”,除了可以把“業務能力”作為一個個模塊,還可以把其它的業務元素作為模塊,如把業務的產品本身作為一個模塊,然后產品也可當作組合式的產品進行銷售;或把服務作為一個模塊,這個服務也可以進行組合式的提供,與業務相關的所有元素都可以從“模塊”的角度進行思考。另一方面,中臺強調的是“中”,就是有前臺、中臺、后臺,是“前臺調用中臺、中臺調用后臺”這樣一個邏輯關系;而組合式業務的一個個業務元素不強調中間位置,它可以在任何地方,在前、后、中都可以,只要是一個業務元素即可。
Gartner認為可組合業務需要遵循四個原則:第一,模塊化原則,就是把業務變成一個個模塊(積木);第二,發現原則,除了把業務變成一塊塊積木,還要通過積木的重新搭配來探索出新的商業模式;第三,編制原則,它是基礎,即如果未來要實現“發現”,那么業務是要可編制的。第四,自主原則,所謂“自主”就是每個模塊自己相對獨立運行,但不意味著這個模塊一定要和另外一個模塊接在一起(那樣搭配起來反而比較困難),而是一定要把它拆開來搭到另外一塊上就比較容易,因此需要自主性。
“按照此前說法,這四個原則可以理解為‘模塊內部要高耦合,模塊之間要低耦合’。”陳勇表示,“模塊內部高耦合”是模塊內部緊密聯接,而模塊與模塊之間是松散的連接,因為松散的連接可以更容易做到重新拆開和編制。
CIO的話語權在提升
提到CIO的話語權,陳勇告訴記者,CIO的話語權提升的這個趨勢還在延續。他為此給出了幾個證據:“第一,從全球來看,科技預算的增加。第二,職責分散化。現在的情況是,一旦出現問題,不是問責CIO、不是說CIO做得不好,大家都認為這件事情是共同的職責,所以CIO的心理負擔會小一點,或者說CIO得到的認可會多一點。”
關鍵詞: 模塊 業務 CIO 科技 Gartner 陳勇 預算 積木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