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未來核心戰略是堅持技術創新和存儲即平臺,加大新存儲相關技術的研發投入,推動存儲即平臺的發展。”隨著全新一代G6存儲平臺的正式亮相,浪潮存儲產品線總經理李輝表示,標志著浪潮存儲產品力層面的再次提升。
據悉,G6集中式存儲平臺擁有HF5000 G6、HF6000 G6、HF8000 G6、HF18000G6四個型號、多種配置,滿足各種需求,HF18000 G6測試性能可以達到3000萬;G6分布式存儲平臺提供AS13000G6通用型、性能型、通用容量型、高密容量型四種節點類型的不同配置,同一平臺、相同架構支持四種不同節點,支持四種不同的協議,管理和運維進一步簡化。
李輝認為,數據正在成為企業與機構在數字化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資料,用戶希望數據基礎設施能夠服務永遠在線、數據永不丟失、性能永無止境、容量永遠充足;為此,全新一代G6平臺在七大極致能力的基礎上,著力幫助用戶構建起安全、可靠、經濟、高效的數據基礎設施。
具體來看,G6存儲平臺數據全生命周期提供安全保護;在可靠性方面,G6從部件、器件、整機系統、核心軟件、管理軟件、解決方案六個層面構建起領先可靠性,為業務連續性提供保障,像基于雙活、三數據中心技術,可以實現站點間RPO(故障恢復點目標)達到0、RTO(恢復時間目標) 接近于0;而基于iCAP空間管理技術,能將閃存盤壽命提升100%,實現了5:1字節級數據精簡,95%空間可用,一池多協議訪問,進一步讓G6存儲平臺的經濟性優勢得以體現。
此外,G6存儲平臺還擁有全新開發的、閃存原生的“iTurbo 2.0智能加速引擎”,將智能IO感知、智能快路徑、智能資源調度、智能數據組織等四大技術的數十項性能優化算法與閃存盤聯調優化,讓千萬級IO均衡落盤,而且達到業界最低時延,將存儲系統性能發揮到極致。
李輝介紹道,相比于上一代G5存儲平臺,G6在軟硬件上都有很大的升級。在硬件方面,分布式存儲G6平臺將全面采用浪潮自研SSD產品,有利于從控制器到介質之間的互操作優化,另外之后還會持續完善對XPU等多元算力的支持;在軟件層面,G6存儲平臺則完成了各種軟件功能的升級,并且在算法、協議層面進行大幅優化。
事實上,過去因為業務規模、變化相對穩定,對于數據存儲的需求也較為固定,使得存儲產品的更新換代周期一直較長。如今,隨著新數據的爆發,對于新存儲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使得存儲產品與技術的創新也在提速。從2017年的G2到2019年的G5,再到今年的G6,浪潮存儲之所以能夠實現兩年一個產品版本的迭代,迅速滿足市場需求,要得益于其存儲即平臺戰略貫穿始終。
從2017年的G2存儲平臺到2019年的G5存儲平臺,再到今年的G6存儲平臺。浪潮存儲已經構建起從部件及器件、存儲整機、存儲底層軟件、集中式及分布式存儲軟件、存儲管理軟件五個層面全棧技術能力,為存儲即平臺戰略夯實了牢固基礎。
而從G6存儲平臺可以看出,浪潮存儲平臺戰略正在向兩大方向演進:其一是橫向互聯互通,其二是縱向廣泛兼容。
所謂橫向互聯互通,即在G6平臺上不同產品之間保證數據自由流動,通過一池多協議訪問,實現文件、塊、對象、大數據不種協議間的數據流動;通過數據遷移和異構虛擬化技術,實現數據在平臺內各設備間流動。
據介紹,浪潮存儲研發團隊在平臺構建中采用了模塊化的思路,通過解耦的方式,讓很多算法和組件最大程度復用,解耦之后讓產品研發和創新的速度加快,不僅讓不同產品復用一些核心功能和算法,也可以實現端到端的優化,讓產品管理、數據流動變得更加容易。
而縱向兼容則是向上兼容各種應用管理平臺,對下兼容多元算力、多元介質以及多元的服務器、異構加速等模塊。當前,用戶所面臨的是一個混合云的環境,數據往往需要根據業務的需求,在混合云之間進行移動和應用,這就要求數據基礎設施必須能夠實現對包括云、大數據等各種應用管理平臺的對接,實現數據與應用之間的無縫對接;其次,數據中心硬件又迎來了一波創新潮,異構計算的興起帶來了大量XPU、DPU、NPU等硬件,數據存儲以平臺的思路發展,則非常有利于兼容向下的多元服務、異構加速等模塊,充分釋放數據活力。
“多元化、巨量化和平臺化是數據基礎設施的三大挑戰,存儲平臺化是數據基礎設施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李輝介紹道,“另外,平臺一定是群體,而不是個體。”
因此,浪潮存儲深刻認識到新數據時代,智慧應用場景爆發,讓數據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層級關系復雜化,要想讓存儲即平臺戰略更好地落地,必須聯合各類合作伙伴、用戶一起以“業務場景”為導向,通過打造場景共同體來解決新數據帶來的各種挑戰。
李輝透露,浪潮存儲還會持續拓展場景共同體生態,未來會納入更多像科研機構這樣的力量,并會加速布局浪潮存儲專家服務體系,踐行研發即服務理念,為用戶核心應用場景提供更多技術能力和資源支撐。
“技術會一直是浪潮業務實現持續增長的主動力。”李輝最后表示道。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