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與賽博世界融合得越來越緊密的當下,腦機接口正從科幻走向現實。它將大腦與機器相連接,讓人們可以直接通過大腦操縱機器。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克里希納?謝諾伊是腦機接口領域的知名專家,他于今年5月在《自然》雜志發表的論文《通過手寫實現高效大腦-文本溝通》轟動業內。在6日舉行的騰訊科學WE大會期間,謝諾伊接受《環球時報》等媒體采訪時介紹稱,如今腦機接口技術已經可以實現“意念打字”,科學家們目前正在努力實現將信號返寫入大腦中。
由于硅谷技術狂人馬斯克投資的Neuralink公司的走紅,腦機接口這項前沿技術為人們所熟知。但與“通過大腦控制一切”的想法不同的是,謝諾伊的研究初衷是幫助癱瘓或有其他疾病或損傷的病人。
謝諾伊在采訪中表示,過去20年,可植入治療設備在全球得到更好的普及,例如人工視網膜,植入眼中的微型芯片可以像鏡頭一樣采集光線,并將光信息轉化為電刺激信號輸入人腦中負責視覺的部分,以此重建視力。“我們現在的研究重點就是通過腦機接口讀取大腦信號,比如大腦是如何讓肢體移動或讓人看到或聽到。”
目前各國高校和企業研發的大多數腦機接口都屬于行動類,例如操作機械手臂,而謝諾伊及其團隊則是在“解讀大腦信號”,讓人們可以直接用“意念”寫字或講話。他介紹說,通過在大腦皮質運動區中負責手和手指的區域植入的兩組電極陣列,使用者可以憑空想象“手寫的過程”,從而直接在電腦中輸出字母。目前,受試者可以達到每分鐘寫出約90個英文字母的速度,并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加持下達到超過99%的準確率。
不過在對腦機接口充滿希望的同時,其安全性也備受擔憂。謝諾伊在采訪中回應稱,他的團隊在實驗中非常注重安全,并在過去15年中逐步證明,通過手術把芯片嵌入人腦是安全的。謝諾伊強調說,雖然目前腦機接口可以讀取的僅僅是關于如何控制手臂這樣的大腦信號,但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未來有一天大腦所有的信息甚至情感都可能被讀取,因此必須有足夠的監管確保個人隱私不被侵犯。此外,關于腦機接口的倫理問題也需要得到廣泛討論。
對于腦機接口技術的下一步發展方向,謝諾伊給出了幾個方面的預測:首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植入大腦的芯片不再需要連接器與電腦相連,而是通過無線的方式連接其他設備,從而極大改善安全性;此外,通過意念打字的速度將會加快,并且還可能出現“意念講話”的技術。目前已有研究人員在研究如何將信息返寫入大腦中,替代人體已經喪失的感覺,例如匹茲堡大學的一個團隊就在試圖讓機械手臂可以向大腦傳遞觸感。▲ (趙覺珵)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