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19日電 (記者 鄭瑩瑩)“沒有‘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科技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鄙虾J姓泵貢L陳鳴波19日于此間說。當天,他在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新出爐的《關于加快推動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的相關情況,他指出,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技術體系的源頭,也是突破核心技術問題的根源所在。
根據《若干意見》,為進一步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基礎研究主力軍作用,上海在全國率先試點設立“基礎研究特區”,重點針對上海市具有基礎研究顯著優勢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長期、穩定資助,支持自由選題、自行組織、自主使用經費,引導科研人員以“寧打一口井、不挖十個坑”的態度心無旁騖地開展研究。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啟高指出,長期以來,科研人員普遍反映我們在基礎研究領域要加強長期穩定的支持、要厚植潛心研究的氛圍,我們經過深入研究,提出實施“基礎研究特區”計劃,作為完善上海基礎研究布局體系的重要內容,其主要目的在于充分發揮上海市部分具有突出優勢的高校、科研院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面向重點領域、重點團隊,營造適合基礎研究的“小環境”,加大力度推進原創性、引領性的科學研究。
他表示,為保證科研人員及團隊獲得相對充足的探索和研究時間,“基礎研究特區”計劃以5年作為一個資助周期,并且賦予“特區”充分的自主權,允許自由選題、自行組織科研、自主使用經費,激勵科研人員潛心研究,減少各類申報所占據的時間和精力。下一步,上海將充分吸納各方的意見,來開展“基礎研究特區”計劃的試點實施,一邊探索,一邊優化,將來有望(將其)適度擴大,穩妥推進。
對于“基礎研究特區”的試點,滬上科研人員表示支持。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左智偉表示,新的研究方向有很多不確定性,以往的評價方式強調方案的可行性,要拿到一個“從0到1”的項目,過程是非常困難的。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周斌也表示,科研需要一個穩定支持的環境。
在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辛秀芳看來,“基礎研究特區”非常重要,“做科研,我們開玩笑說是‘燒錢的’,基礎研究不會短期內產生經濟效益,需要申請經費來支持。”她表示,有了“基礎研究特區”,科研人員可以騰出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專注科研工作,更有利于產出成果。(完)【編輯:蘇亦瑜】
責任編輯:Rex_07